第361页

艾伦·巴特启动汽车,好奇地打听:“您是那里的讲师吗?”

张彭春笑着插话道:“他的名字你肯定听过,大名鼎鼎的周赫煊先生。”

“嘎!”

艾伦·巴特猛地刹车,不可思议地回头看着周赫煊,惊叹道:“您就是那位远东巫师?”

周赫煊满额头黑线:“……”

第326章【战争与和平】

一路上,艾伦·巴特不停地通过后视镜,偷偷观察后面的周赫煊,仿佛对方脸上有花一般。

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后,艾伦·巴特和孙永振留在车上等待,张彭春则直接带着周赫煊前往校长室。

此时的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是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秃顶白发,连胡子都是白的,年纪虽大却很健壮。他似乎跟张彭春很熟,笑着来了个熊抱:“张,我们又见面了。”

“校长好!”张彭春恭敬道。

张彭春早年毕业于哥伦比亚教育学院(硕士),而巴特勒正好是这个学院的创立者。

两人的交流并不止于此,巴特勒还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席、“国际调解委员会美国分会”主席,一生当过七届美国总统顾问。他经常关注亚洲和非洲事务,特别是中国的消息,两年后还将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而张彭春则跟胡适、约翰·杜威一起,在曼哈顿创立了“华美协进社”,通过文化和教育交流,来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这次哥伦比亚大学邀请张彭春赴美讲学,就是基于“华美协进社”的努力,这是两国唯一的、有影响力的民间交流机构。

巴特勒对于中国的了解,显然受到张彭春不小的影响。

巴特勒看着周赫煊,笑着主动握手说:“这位就是周先生吧?”

张彭春介绍道:“周先生,这位是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