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页

周赫煊是不讲究这些的,但孟小冬的母亲张云鹤却很在意,重金请来天津城最好的剃头师父,此人经常给租界的达官贵人剃头。

剃头师父还带了个十多岁的徒弟来,徒弟将白酒倒入碗中,细致地用酒给小灵均润发。

只见剃头师父手起刀落,小灵均前脑的一撮毛就没了,转眼间剃得干干净净。

如果是男孩儿的话,就要在后脑或头顶留一撮胎发,剃成桃形,叫做“百岁毛”,可以避免小孩儿夭折。女孩儿的胎发要剃光,是人们认为剃光头发后,以后的头发才能长得又密又黑。

剃头师父收起他的剃刀,张云鹤拿出一顶红布做成的“和尚帽”,亲手替外孙女戴上,说是可以获得神佛的护佑。

周赫煊看着觉得蛮有意思,民间风俗传统嘛,信不信皆可,完全图个热闹。

那师父剃完头就要离开,不能留在主人家吃饭,但需要封给他一份可观的红包,并且桌上的贡品也要让剃头师父带走。

有种说法是,这些贡品是用来供奉剃头匠祖师爷关公的,剃胎发的同时可以剃走晦气。而且关二爷降临,还能镇压邪祟,让小孩儿不至于生病夭折。

周赫煊其实很纳闷儿,为毛剃头匠的祖师会是关二爷?

关二爷倒是挺擅长剃头的,但他剃下的头,可不能再长出来。

“感谢诸位今天来喝小女的满月酒,我先干为敬!”周赫煊站起来举杯喊道。

这天晚上,周赫煊喝得很多。

特别是郑证因,此君平时话不多,喝酒上头后啰嗦无比,非要逮着周赫煊划拳。

直至宴席结束时,周赫煊已经醉得头昏眼花。

孟小冬的娘家人去了旅店,包括她母亲张云鹤也走了。女儿已经做完月子,当娘的自然不好再留在周家,否则张乐怡肯定不高兴。

至于周赫煊的那些朋友,则由张乐怡、孟小冬一个个亲自送出大门,并为他们叫来黄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