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

周赫煊讲完甲午战争又说:“任何历史事件,可能由一次意外触发,但意外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根源,这就是梁任公先生讲的历史因果性。而接下来的影响,则是他说的连续性。至于所有因素的全面分析,则是他讲的历史总体性。事实上,我的那些历史研究理论,跟任公先生的历史研究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阵掌声后,梁启超摆手苦笑:“明诚,你就别往我脸上贴金了,我的那套理论可没你讲得深刻。”

“任公谦虚了,”周赫煊拍手道,“正题讲完,现在是自由提问时间。大家有什么疑惑,都可以提出来,我们来共同讨论。”

一个戴眼镜的男同学举手道:“周先生,我是学习古文的,你认为文字对各国历史有何种影响?”

“这可是个大课题,都能写一部专著了,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周赫煊笑道,“这位同学如何称呼?”

那男生说:“我叫王力,国学研究院的学生。”

尼玛,要不要这样!

怎么随便蹦出来个学生,就是未来的学术巨擘?

周赫煊狂汗道:“王力同学你好。关于你刚才提出的问题,我只能说一些自己的浅见。人类发展,先有语言,再有文字,它甚至先于国家出现。在远古时代,语言和文字是维系一个族群最重要的手段。到了封建社会,中国各地方言不同,南方人和北方人甚至无法用语言交流。为什么中国能分久必合?汉字所代表的中华文化,其实就凝聚了中国这一国家概念。比如南北朝、五代、南宋时期,中国长时间处于分裂状态,但各地国民都以大一统的中国人自居,都有着同一种心态,军阀或者君王,也都下意识的以统一中国为己任。这就是汉字的力量。”

“谢谢周先生解惑。”王力恭敬道。

周赫煊说:“这只是我个人浅见,我对国学研究不深。如有错误,还望各位原谅。”

“啪啪啪啪啪!”

又是一阵掌声,台下师生对周赫煊谦虚的态度非常有好感。

“周先生,”另一个学生举手道,“听说《射雕英雄传》是你写的?”

周赫煊笑问:“好看吗?”

那学生说:“内容非常精彩,但我发现了一些历史性错误。比如小说中的铁木真,统一蒙古后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到他逝世只有两年时间。而真实的铁木真,做了21年的成吉思汗,这里小说明显与史实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