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页

如此做派,果真让人如沐春风,跟昨天见到的赌鬼判若两人,不觉对其心生好感。

至少比褚玉璞强一百倍!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后世对张学良的争议很大,有人说他风度翩翩、待人诚恳,有人说他吃喝嫖赌、才能全无,有人说他热血报国、爱民如子,还有人说他丧师失地、败家纨绔。

人是很复杂的,很难说得清楚。

咱们先来聊聊张学良此时的处境——

年轻时的张学良是真心爱国爱民,渴望国家统一,属于那种热血青年。他勤奋好学、广纳贤才、锐意进取,为此不惜跟父亲当面顶撞。他还热心公益事业,在救灾募捐活动中,张学良亲自上大街呼吁奔走。他还请来饱学之士,每天花两个小时学英语,熟悉钻研西方各国的历史。

在张学良的努力下,张作霖同意整军改制,东北军中的新派迅速崛起,战斗力十分强悍。

然后派系内斗就开始了……

讲武堂派的兴起,严重威胁了旧派和士官派的地位。士官派甚至想利用打仗,诱杀讲武堂派的代表人物郭松龄,幸亏郭松龄见机跑得快,上演了一出张学良版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两人在战场附近的茅草屋里抱头痛哭。

当时东北军的情况是——张作霖想玩派系制衡,讲武堂派则跟张学良走得近,派系争斗很快就白热化。

矛盾激化到了什么程度?

郭松龄甚至怂恿张学良夺权,略谓:“上将军(张作霖)脑筋太旧,受群小包围,恐已无可挽救”,提出“父让子继”,以改革东三省局面。

张学良听后“不禁骇然”,当面未动声色,转身便悄悄坐火车撒丫子跑掉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张学良性格之复杂,他锐意进取、广纳贤才、改制创新,大大提升了东北军的战斗力,但却因此挑起东北军的内部矛盾。在矛盾激化到无法调和时,他却始终对此抱有侥幸,期间不能有效调和制止,郭松龄生出反心了他不果断行事,导致情况彻底恶化。

在旧派的步步紧逼下,再加上政治理念的不可调和,郭松龄终于扯旗反叛了。

郭松龄既是张学良的老师,又是他的至交好友,还是他的心腹臂膀。郭松龄一倒戈,张学良瞬间懵逼,大烟瘾也是那个时候染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