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页

公子千秋[校对版] 府天 2174 字 2022-10-22

而林长史仿佛不觉得自己有任何失礼之处,见严诩没有答话,只是冷冷等着他,他便哂然一笑,这才朗声说道:“既然玄龙将军不想接臣手中这封信,那么,臣只能按照记性,一字一句地背出来给皇上,请皇上明辨是非了!”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一字一句地说:“千秋,见此信时,想来汝已知人事,却不晓身世。吾名丁安,曾事大燕文武皇后为尚宫,保管皇后玺绶。”

这第一句话出口,他就成功看到严诩一张脸为之变色,四座无数人为之变色,而越千秋反而表现淡定,好整以暇站在皇帝身边,那满不在乎的笑脸就仿佛被指斥身世的人不是自己。

他事先做好了应对各种状况的准备,因此没有去追寻越千秋那镇定是不是因为有所凭恃,顿了一顿就继续说:“吾曾随皇后辗转至南吴金陵,后携汝栖身市井。甫居逾月,三遇死士行刺,知汝与吾恐不保,故密报南吴户部尚书越太昌,央其携汝归家,养汝为孙。皇后昔与越氏有约,故而越氏应允,吾可死矣。”

“文武皇后志存高远,然则所图太大,吾不能苟同,是故主仆之义十余年,终分道扬镳。皇后曾游历吴越,与吴帝邂逅相得,一夕春宵,返燕时于边境见燕帝,逾两月而有子。然此子为吴帝子,又或燕帝子,因皇后分娩时早产,吾虽知情亲历者,亦不得而知。”

“分娩之日,吾为皇后屏退,后进产房,却见两子。其中一子,皇后命名曰千秋。取生亦千秋,死亦千秋,长长久久亦千秋之意,此即汝也。然另一子皇后未曾命名,留于身边,汝则第一时间远送。至金陵时,皇后遣近侍将另一子送走,回程却复又携汝来。”

“汝相貌及鬓角红痣,吾记忆犹深,然则近侍禀皇后,道此民间弃婴,因怜悯携回。吾因此怒斥近侍谎言欺主,然则皇后亦坚称非己子,令送予民家。吾一时情急,抱汝远遁,而后则屡有死士来袭,吾应付无力,故托于越氏。”

“昔吴帝有鲸吞天下之心,然无震慑文武之力;越氏有辅明主一统天下之志,惜乎出身微贱,党羽未丰;燕帝亦有定鼎天下之愿,然天性骄狂,不恤文武。且南吴非大燕,臣有臣道,君有君道,故而皇后因身怀六甲于大燕遭人暗算,体衰不能支之际,决意南行。”

“今见此书,汝应知身世蹊跷。不论为皇后子,燕帝子,又或吴帝子,良人子,汝既得活命,当凡事以慎重自保为要,藏拙隐忍。切记平安是福,勿涉帝王家。”

“丁安遗笔。”

洋洋洒洒六七百字,越千秋不用对照,他也知道林长史背得一字不漏。而这也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他也曾经反反复复读过那封绢书,同样能够将其倒背如流。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去看周霁月,见她正担心地看着自己,他就挤眉弄眼地朝她做了个鬼脸。

而此时此刻和刚刚林长史一发难便几乎聚焦了所有人的目光一样,也不知道多少人盯着越千秋的反应。见他没事人似的,甚至还有心思和女孩子调情,本来又担心又恼怒的叶广汉只觉得那焦躁不安的心突然就落回了远处,而余建中更是觉得自己那心惊肉跳完全没必要。

就看越千秋这幅事不关己的样子,那位慷慨激昂的林长史恐怕要失望了……

每个人都注意到的事,一直都死死盯着越千秋的林长史自然不可能忽略。尽管有一种不那么好的预感,他还是竭尽全力保持着镇定。毕竟,他今天这发难并不仅仅是冲着越千秋和越老太爷,而且还是冲着另外那位最关键的人。

他从越千秋脸上移开目光,转而看向了英王李易铭。就只见个子长块头同样在长的小胖子正恶狠狠地瞪着自己,那种仿佛想将他吞下去的愤怒对比越千秋的无所谓,显得极其分明。他只以为自己的话果然刺中了小胖子的软肋,非但没有被那怒气吓倒,反而冲小胖子笑了笑。

“臣听说,这么多年来,英王殿下和越九公子一直在人前都仿佛是冤家对头,彼此之间常常争锋相对,可有句话不知道您是否听说过,不是冤家不聚头。也许你们俩的缘分早在降生的时候就早结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