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7页

为了充实蓟辽防线,保定镇用了杨国柱为总兵,蓟镇把黑云龙挤走了,换成了满桂,也是把满桂和赵率教分开,免得两人总是发生争执。

历史上满桂与赵率教不和,后来导致也不听袁崇焕的命令,然后满桂被移到宣镇,崇祯二年惊变,赵率教率骑兵急驰回援,将士疲惫不堪之时欲入城休息,结果被守将拒绝,结果被后金兵打了伏击,赵率教全军覆没,真是时也命也,天不佑大明。

论将才,赵率教是远在满桂之上的。

除了保定镇之外,天津抚标营也开始招募训练新兵,山东镇和登州镇也奉命选练精兵北上充实蓟镇防线。

缓不济急,袁崇焕忧急之下,奏请调皮岛各处的东江镇兵三万人,兵部核实的东江战兵大约也在此数,也就是说,袁崇焕希望放缓对东虏的牵制和攻势,一切以针对和记为重。

三万东江兵奉调出镇,不管是充实蓟镇,还是放在京师,保定,遵化等处,对防御守备都是极大的利好和补充。

崇祯皇帝对此议也很赞同,如果暂时没有反击辽东的计划,东虏也屡次在辽西受挫,东江的所谓牵制也毫无用处了,上次天启六年的辽西之战,还有朝鲜丁卯之役,东江避战的姿态相当明显。

若如此,不妨把东江劲兵悉数调至辽西一带部署,最少比蓟镇兵要强的多。

怎奈毛文龙纹丝不动,借口饷械不足,船只不足,军心不稳,总之就是一个字:拖。

“文龙有异志。”李烟客森然道:“此枭雄,现在局面不稳,他要待时而动。”

“时势就是大明亡,他亦不能独存。”程本直冷冷的道:“此人不识大体,格局实在是低下的很。”

“现在没功夫料理他。”袁崇焕有些疲惫的道:“和记出兵的时间现在谁也说不准,只能再派人督促毛镇派兵出战,粮饷械诸事,我会向京师奏请,这钱朝廷拿的出来。”

现在大明京师朝堂上下已经都红了眼,京营在年尾时还在大清点,皇帝派出多家勋贵,太监,还有御史文官清理京营,同时搜罗很多股兵马北上充实宣大,又要调东江兵至蓟辽保定一带,还将登镇,山东兵马也移向北方。

短时间内,朝廷希望在宣大到蓟辽一线,连同京营兵部署起百万大军的防线。

这当然是纸面上的数字,不过打个五折甚至四折,四五十万左右的兵力总是有的。其中有十几万人左右可称精锐,其中六万人左右的关宁兵,还有三万人的东江兵,这近十万人可称是真正能用的精兵,如果用好了,配合九边的固定防线和火器,对消耗和记的凌厉攻势还是相当的有用。

在很多人眼里,大明有亿万生民,有牢固的九边防线,有千万以上的财赋,有百万精兵,和记虽强,毕竟困在草原一隅之地,且失去大明内部的商行之后,损失巨大,恐怕未必有能力攻入大明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