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4页

“价格来说,我们已经极具优势。”韩通道:“老实说,有时候根本不是钱的事。百姓买不起,就算殷实小康人家也不是常买糖。毕竟太过昂贵不说,市面上还经常断货。北人要糖,主要还是制成点心,南人用糖,听说还用来烧菜。要我说,不要管对外贸易的事,就是把咱大明南北的糖业给弄下来,其利也是非同小可了。”

糖要是畅开供给,按大明的人口和平均的消耗量,一年卖个几十万担几千万斤跟玩儿似的。郑氏主持台湾时一年都有几千万斤的产量,光是日本的消耗量就是一年几百万斤的进口。要不说日本国小却并不穷,最少在德川幕府的早期是相当的财大气粗。石见银山等银矿支持了日本大名近二百年舒服的日子,民间因为不再战乱也比较好过,糖一类的奢侈品也不光是贵族和富人阶层才买,不然的话一年几百万斤的购入量,那些富人得天天把糖当饭吃也消耗不光。

如果按韩通的说法,把大明南北的糖类供给抢个七七八八,台湾一年几千万斤也未必够卖的,何况还有日本和诸多的贸易国,还有俄罗斯人对白糖也很有兴趣,老毛子多的是蜂蜜,可不代表他们对白糖没有兴趣。

第1572章 回馈

“知道了,知道了。”何斌失笑道:“还是刚刚的话,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步子不能迈的太大,我们那边总要有基本的粮食保障。等续文兄把生蕃们都说妥了,他们替我们开辟甘蔗田和种甘蔗,我想产量就会有大步的提升。”

台湾那边在此前是以贸易中转和战略基地为主的定位,大量的工场制造的是火铳和大炮,当然重中之重中战舰。

张瀚对台湾的投入向来不惜工本,也是他战略眼光超过普通人的地方。

在台湾开拓之初,局面相当的困难,不是和记在北方的基业源源不断的提供大量的银两和人手过去,又将铁器等贸易之利悉数交给台湾支配,焉能在几年之内使台湾达到如今的这种兴旺局面?

要知道从颜思齐等人在台湾笨港建立十寨,到郑芝龙其后放弃回归厦门经营郑氏水师,然后是荷兰人在台湾几十年的经营,最终郑成功占据台湾时已经是清顺治年间,距离颜思齐开创时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

在四十多年的时间内,不管是颜思齐还是郑氏,或是荷兰人,对汉商和汉民都是吸引和扶植的态度。

主要是岛夷势大,当时的台南只有近海的少量平原地方为汉人所居之所,结寨抵抗土著。荷兰人在大员修城前后也是不停的派人招募福建沿海的汉民,当然更重视的是汉商。

荷兰人在台湾杀伤甚多,但对汉人则以拉拢怀柔为主。

一直这么过了四十多年的时间,到郑成功入台时,先后又有十多万人进入台湾,这才有了郑氏在台湾设置府县的基础。

其后清康熙年间攻台,在台北台南分设府县,台湾的发展仍然落后于福建,不过也终究是定下来此地归中国所有。

而和记经营台湾还不到五年时间,现在已经有十多万人口,多个城堡和大量的屯堡村寨,当然还有连片的仓储区和工场区,造船的工场比荷兰人在巴达维亚的小型船场更是大过多少倍。

这才有这样的底气和实力提前与荷兰人在海上争雄,并且将其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