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8页

而和记在草原有根基不说,在大明境内和台湾都有基业。

听说台湾的和记水师也相当强大了,现在内阁谕令福建地方文明据实陈奏,不仅如此,郑国昌估计又要挪窝换地方了,给他调到贵州或云南当巡抚去,此前这人在大同放任和记,到了福建和记在台湾又做出一番事业来,要不是师出无名,中枢的大佬们真是想把郑国昌给抓起来才解恨。

和记有水师,规模多大不好说,但对大明来说就是天津和登莱都不安全,最不济也是南京不安全。

都是根本重地,想想就叫人害怕。

在北方和记已经拥有整个草原,从甘肃镇到蓟镇到处都可以破口而入。

朝廷就算想守都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几千里的边墙在百多年前尚且牢固,也有百万大军守备,现在百万大军只在账册上还有,边墙也处处漏洞,朝廷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精力才修补的过来。

“现在也只能捡要紧地方来着手……”霍维华盯着卢象升,一字一顿的道:“张瀚这人我有些明白了,既要好处,又怕烫手。想得大明,声望还不够,不想挨骂,索性就以退为进来这么一步棋。这人是个聪明人,有时候想事情却又想的左了……”

卢象升也有点赞同这个意见,他也是感觉张瀚过于要脸皮了一些,成功的帝王是不能要脸皮的,刘邦当年要项羽把刘父煮熟的肉分点给自己,这么不要脸,项羽反而不好下手了。因为下手对刘邦没有实际的伤害,反而把自己名声也搞臭了。

赵宋的三百年国运哪来的?还不是赵大欺负人家柴家的孤儿寡妇,这什么好名声?

就算太祖高皇帝吧,说是得国之正无过大明,但小明王是怎么死的?太祖可是公开奉过小明王为主的,背君弑主,这什么名声?更别提得国之后大杀功臣,难道这名声又好?

但帝王要明白,有些害名声的事不能做,得失之间要权衡好。真的利大过弊,就算被人骂两句也是要捏着鼻子做的。

张瀚现在被人称有野心,在卢象升看来也就是一阵风潮,了不起杀一批人也就解决了。和记的兵马要真的有那么强大,张瀚只管带兵杀过来,看看又能有多少人坚持说张瀚不是好人?

首要的是要得天下,别的事都不是很打紧……

不过这话是万万不能说出口来,而且张瀚这么爱惜羽毛,不惜放弃现在的大好局面,甚至冒险回到新平堡,这确实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机会。

霍维华脸上浮现笑意,说道:“皇上听说张瀚要回新平堡也感觉相当的震惊,我听说,皇上久久不语,最终才道:此人若是敢,倒是可以召到京师来,当面见一见才好。”

卢象升摇头道:“张瀚回新平堡可以,进京他是不会过来的。如果要真的召他进京,舆论也不会占在皇上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