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5页

周耀明白这一点,他也知道张瀚明白这一点。

想向上,想在这个团体内获得应有的位子,就得更加努力,张瀚给他机会,他得牢牢抓住。

周耀不能说自己没有感激之情,没有张瀚与和记,现在他尸体已经烂成一堆白骨了。但要说他完全把自己当成和记或张瀚的附属品,他也没有这份自觉。

感激有尽时,忠心也有尽时。

还好和记上下都牢记这一点,事实上这话就是张瀚自己说过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建立在下属的感激或忠诚上。

制度才是最重要的一环,可以没感情也没忠诚,但一定要有制度的约束。

现在周耀身边就有军政官聂磊,还有军法官,军需官,参谋官,相对的命令就得有相对应的附署,否则就是违规,没有相应军官的副署,周耀在平时连自己的卫队也调不动,战时也只能随机调动机动部队,正常的团队布置当然也是指挥决断,参谋和军政等官只能建议,不能干涉指挥决断,可如果指挥做出明显有悖常理的布置,这些军官也有权反对,并且在怀疑主官有谋反嫌疑的前提下,对军事主官采用剥夺其指挥权的措施。

在和记体系下,想谋反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但代价很大,所得极小,或者说没有所得。难道周耀现在跑到大明,大明能给他一个总兵来做?现在他的收入,权力,已经远在普通的大明总兵之上了,更不要说大明根本不会给这种好处,就算给了也完全得不偿失。

和记的军官们收入是和地位捆绑在一起的,做的多,升的高,拿的多。

周耀一年的收入已经好几千两,将来肯定过万两,应该说和大明顶层的公侯伯和太监们比还有些差距,但和总兵官们相比已经比大多数的总兵强了,也比那些文官要强的多。

百年世家底蕴现在还比不了,但几十年后,谁能知道和记能到什么地步,周耀又能创建起什么样的家族?

只要有希望在,忠诚就永远在。

这话算是周耀自己的原创。

这时人们发觉远方有大量的骑队前来,扬起了大片的烟尘,动静不小,大地都在微微颤抖着。

一直闭目不语的林丹汗猛然睁开了眼,在这种时候有大股的骑队前来,难道是察哈尔的余部?还有科尔沁人?奈曼人,熬汉,巴林?还有翁牛特,弘吉刺?或者是漠北的外喀尔喀人,他们一直是假投降,却在这时将刀矛狠狠的挥斩向这些该死的汉人?

但林丹汗很快就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