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3页

孝宗弊政当中,有一项是几乎没人知道,历史学界也很少提,但是结果却非常严重的,那就是“京营占役”。

京营包括三大营、十二团营等,是大明重要的军事力量,但大明朝廷却经常用这些军队来进行一些工程建设,包括修造宫殿、城垣、陵墓等,把士兵变成劳力,影响操练。京营占役越严重,官军战斗力就下降得越厉害。

成化年间,京营占役已经成为了一项弊政。孝宗即位之初,在即位诏书上把它列为先朝弊政之一革除,下令山陵修建完毕后,京营官军不许再做其它工役。但是没过多久,他不仅让京营重新投入繁重的工役,加上他迷上了佛道斋醮,大起寺庙,又宠幸外戚,至使京营占役越发严重,除了必要的皇家及公共工程,连一些完全没有必要的寺庙及皇亲国戚家的一些工程也让京营官军来完成。成化年间京营占役还主要是为了修造公共工程,孝宗变本加厉,更多是为了一己之私。

弘治六年,孝宗拔三大营官军,用来修造他老丈人张峦以及仙游公主的坟墓,另外还修理了玄武门、金水河及浣衣局等地,三大营官军派去的人不够了,又从团营拨。兵部尚书马文升请求停止,还军操练以养锐气,孝宗却仍令官军尽快完成以上工程。

弘治十年三月,又修仓库及万春宫,命令京营一万多士兵前去修造。同年十月,又派京营官军八千人给他丈母娘金夫人修造房子,五千人修神乐观,三千人修城楼,三千人给重庆大长公主造坟,还派了一万多人去采柴薪。

此后,又在张皇后的老家兴济,为张家兴建崇真宫。

弘治十四年,又命官军修理内外城、内府诸门,社稷坛、午门以及九门城濠。

其它还有修建清宁宫,毓秀亭什么就不用说了。

除此之外,孝宗甚至利用军士为他养豹。你没有看错,用军士养豹不是明武宗专利,明孝宗也这么干。不同的是,明武宗的豹房勇士除了养豹还要在内教场操练,明孝宗的就只是养豹而已。

由于弘治年间土木繁兴,工程密集,全由官军来负担,京营官军几乎没有正常进行过操练,好好的军队成了工程队。其繁重的劳力更让士兵们不堪忍受,纷纷逃役。

可以这么说,京营就是在孝宗手里废掉的!

孝宗驾崩后,武宗还没有即位,就以皇太子的身份下了第一道命令,罢京营官军供役。可见在当时十五岁的朱厚照心中,早已对官军占役、不复操练的现象深恶痛绝,还没等登基就先下令罢之。

到了正德年间,武宗重视京营建设,即位之初就命兵部等清查团营、清勾逃亡人数、选兵,重新恢复了操练。在武宗的亲自带领下,从团营中又选精锐组成东官厅,和后来调入京城的边军“西官厅”合称“两官厅”。此时京营不仅坚持操练,还不断被派往边镇守卫作战,以提高实战能力。

而官军占役的现象也有所好转。查阅武宗实录,京营官军从事的主要工程只有弘治十八年的泰陵建设,正德二年建豹房,正德九年的乾清、坤宁二宫建设(毁于火灾必须重建),正德十四年四所宫殿和献陵工程建设,以及正德九年一次京都城垣建设,还是听从工部的请求。

虽然有一些工程也是为了他的一己之私,比如加修建没有必要的宫殿,但明显工程量比孝宗时少了许多。并且由于这时候已经选了精锐“东官厅”,从剩下的团营官军中派遣士兵,并不会让整个京营操练荒废,也算是同时保证了建设和操练两不耽误,朝臣对京营占役的抗议之声比之弘治年间也大为减少。

当然,正德朝士兵逃亡者也有,但大部分是因为战斗的原因逃亡,不是因为工役。怯战逃亡可以说是士兵的责任,因工役逃亡就只能说是领导者的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