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3页

另外有一些烟草,茶砖,烧酒,察哈尔人一直没有和大明有互市贸易,此前几十年是通过科尔沁人等部落转手购买,要么就是抢,所得很有限,普通的牧民很难得到这些相当受欢迎的货物。

和记兴起贸易路线时,察哈尔人也是第一时间表示了不友好的态度,当时是杜绝汉人对蒙古各部的影响,同时想切断女真人对外贸易的路线,但林丹汗光有想法没有做法,在表示了不友好和拒绝贸易之后就没有了下文,就象林丹汗侮辱了努儿哈赤之后完全没有进一步的打算,派兵出战一次五千一次一万,简直是在出丑,现在脑毛大回想起来都觉得自己的侄儿太他娘的蠢了。

看着眼前所有的一切,察哈尔人简直有种获得新生的感觉,物品其实不是太多,脑毛大等台吉也是十几万人大部的高层,不会真的觉得这些货物有多贵重,但他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全新的体系和这个体系所展露出来的东西,足够震撼,也完全能折服他们。

简单来说,就是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所有人都感觉眼界开阔了,心灵都豁达了很多。

在此之前,很多跟着跑出来的察哈尔人还是心有不甘,或是惶恐害怕,此时此刻,各种负面情绪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吃饱了早点休息!”脑毛大一挥手,说道:“我们要尽快求见张大人,那么多人挤着排队,咱们可不能晚了!”

第1424章 等待

蒙古人在明末时于草原上建了一座又一座的城池,这和他们的旧有习惯不同,按照蒙古的旧习俗当然没有筑城的习惯,逐水草而居,随着草泽的变化而转移居所和牧群,这才是惯常之道。

往往春夏和秋冬的草场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然后牧民们就会依照不同的变化来转移,很多蒙古少年最早的记忆就是艰苦的转场,牧群,毡包,各种零碎物品,然后骑在马上连续十几天不下马,这很困难,这是自然的条件下人类不得不做出的改变和妥协。

到了蒙元占领整个中国时期,由于物资和人力的充足,在草原上修筑了和林还有中都,上都等城池,到了明末时期这些旧城都早就破败不堪,各地象样的城池都是因黄教兴起之后而修筑,比如库伦,就是后世的乌兰巴托,原本的蒙语意思就是大寺庙。

鄂尔多斯白城寺庙林立,俺答汗的青城也是以寺庙建筑为主,巴林部的白城,察哈尔人的察罕浩特,到处都是寺庙。

就象是在张瀚眼前的那样,寺庙林立,到处都是金碧辉煌的佛寺,蒙古贵族们最舍得在寺庙上花钱,倾尽巨资也要把寺庙修的富丽堂皇。

一群群穿着红色服饰的喇嘛在白城四周三五成群的闲逛着,他们接受牧民的供养,衣食无忧,每天除了礼佛之外好象就是在闲逛。

当然这些人也确实很虔诚,不是内地那种把礼佛当买卖干的假和尚,喇嘛们也有高低上下之分,上层一样很享受,下层要么拼命往上爬,要么就老老实实的当苦修士,除了一碗饱饭之外也没有什么别的优待。

另外喇嘛们的地位确实很高,牧民们看到了就老老实实的躬身让道,一些地位崇高的活佛地位就更高了,张瀚亲眼见过一次摸顶仪式,那些牧民从几百里外赶过来,就是为了被活佛摸一下头顶,然后就热泪盈眶的走开了。

孙敬亭和孔敏行等儒生出身的高层对此相当看不顺眼,他们不能禁绝牧民敬奉黄教活佛,但可以通过削减佛寺等手段来限制,对汉民信奉黄教虽然没有明文禁止,但暗地里是严禁汉民,特别是商团军人是严格禁止信奉黄教,就算是天主教也在严厉禁止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