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3页

李府之中,李慎明和孔敏行还有孙敬亭等人俱在,众人眉宇间都有兴奋之意。

孙敬亭倒还掌的住,他放下手中瓷杯,说道:“文澜到底比我们有静气,现在考虑的还是迁厂的麻烦,而不是想着旧中都的事。仅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我们强过太多。”

“这何消孝征你说。”李慎明斜眼笑道:“文澜就是我们的主心骨,凡事有他拿定主意,我们跟着照做。但眼下这事,文澜似乎不是有太强的信心,或是不是有太强的欲望,人要有欲望才会前行,文澜欲望不足,只得我们推动一把。”

孔敏行道:“现在不要在名号上刺激大明,老实说,文澜的声望还略显不足。”

“其实文澜的声望够了。”李慎明反驳道:“是大明自己还没有彻底叫人失望。”

孔敏行沉吟道:“此言有理,便是我,虽然乐于见文澜大业有成,吾辈也跟着富贵,但要说现在挥刀向大明,我想到大明天子并无失德,天下纲纪还并没有失衡,心中就有犹豫之意。”

“然也。”孙敬亭表示赞同,他道:“所以我们不必着急,虽然文澜同意了,还是要慢慢来,等待时机。”

李慎明稍感不耐烦,在他看来这些人都有些婆婆妈妈了。张瀚可能是考虑到后世名声,他们这些人不推一把,难道真的坐等痛失好局?

当今天子还年轻,眼看帝王心术越来越纯熟,过几年可能把阉党再推下去,然后换名声好的党派上来,重振朝纲的话,以大明亿万百姓的国力,几年时间就会再强大起来。

九边恢复到百万大军,枕戈以待,到时候谁和你讲什么名声大义,兵马强壮才能为天子。

这一点来说李慎明是个异类,虽然他也有举人身份,但什么仁义道德天人感应,他统统不信。他反而象五代时的藩镇中人,只信一句话:天子,兵马强壮者为之。

张瀚现在掌握的实力可能到了一个顶点,李慎明没去过台湾,对孙敬亭的话还是半信半疑,李慎明担心的就是和记到达顶点,但大明一旦恢复,和记可能没有办法保持现在的军事优势。

不抓住机会,可能一辈子只能在草原上厮混了。

第1373章 明天

“迁厂迁人势在必行。”李慎明沉吟着道:“不过确实不能太操切,对人员的安置一定是重中之重,不要弄出什么不好的事来,那样文澜会发怒的。先做好预案和流程,然后上报。这事情,只能请孝征兄着手进行。”

孙敬亭看着孔敏行道:“这事农政司也要协助,至之兄要助我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