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页

“屯堡里的人也不差。”另一个永平府过来的商人笑道:“都有几十亩的屯田种着,收的赋税也低,产量还高,种点烟草卖的价很高,番薯原本贱价,没有人要,现在用来酿酒也是被人大量收走,咱们也尝过番薯酒,和粮食酿出来的也不差。”

“唉,说这些有啥用,我都要愁死了。”

这一群永平商人确实是不太走运。

他们是知道和记的强大实力的,也是有心与和记合作的一群商人。

身家当然也还不错,最少在永平府一带的蓟镇地盘算是首屈一指的。

和京师里那些商人不同,他们最少在商业嗅觉上很不错,和记与张家口等地的商人合作,各处的商人都是赚的盆满钵满,和俄罗斯人的贸易上叫很多北方商人都赚足了钱。

大量的俄罗斯货物也进入张家口一带,并且向南方渗透发售。

永平到山东一带的商人都急了眼。

第1267章 王师

中小商人的感觉还不大,他们原本就是在大商人吃饱之后分润其下的利润,对没有能直接参与第一手的贸易这些商人不会有太多的感觉。

可能有一些中等商人会组团北上,但有这种决心和组织能力的不会太多。

张家口的中等商人确实有不少组团北上的,也赚了不少,但他们是有独天得厚的地理条件,而且张家口开展马市贸易已经近百年了,经验也相当的丰富,晋商也容易抱团,比其它地域的商人团结的多。

永平的商人都是些大商人,最少都能凑起几万货物的那种。

这几年来得益于和记商行的转口贸易,也就是把货送到永平,永平的人再送出关外,再把关外的货运过来,他们在这种贸易模式下赚了不少钱,这一次也不算太冒险,他们与和记打交道多年,安全上没有问题,和记给他们充足的保障,他们这一次带的货物不多,都是昂贵的金银饰物和丝、绢为主,还有一些精致的文具用品,包括端砚和宣纸一类。

这些货物占地方不多,也不重,方便出行,价格上来说可以小赚一笔。

最要紧的是他们想去买卖城,实地看一下那边的贸易,然后组团贩卖俄罗斯人需要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