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页

一艘五十吨左右的商船靠在了岸,这是一艘小型纵帆船,是台湾行军司那边早期汲取经验时建造的,现在的纵帆船一般都是一百六十到二百二十左右的吨,看起来比五十吨的要大好几倍。

在纵帆船身后是一艘标准的北方制的硬帆船,稍微区别于沙船和福船等南方水系的形制,比起南方的帆船,这艘船要更小一些,当然福建也不一定全是大船,有一艘小型福船曾经到皮岛停靠,高低两帆,前后脚量不到十步,能容纳十余人坐在船上,只能携带少量的清水和食物,然而早期的台湾移民就是依靠这种小型福船完成了上万人的移民壮举。

两艘船一前一后抵达皮岛,纵帆船停靠在和记的基地港口,硬帆船则是驶向东江镇的港口,两艘船先后划破风浪抵达近港的栈桥前,几艘划浆小船迎上去,将两艘大船先后引入港口,在栈桥边上停靠好。

等舢板搭好,从纵帆船上陆续走下来一些打着背包的军官,人数并不多,赵立德知道这是从官校刚毕业的军官,他们被调派来加强十二团的基层指挥,同时也是在这边锤炼自己。

新军官的去向现在主要分成三股,一股派往却图汗部的北城区域,那边还在肃清一些残敌和与托辉部等蒙古部落的边境冲突,有仗可打,很锻炼骑兵军官。

第二就是派往宽甸地区和十三山区域,这两个地方也需要军官来充实部队。

不过派出去最多的地方还是台湾行军司,从去年年底军司开始紧急充实台湾方向,不仅派出了大量的官校毕业生,还有从各部队抽调的成建制的精锐连队,然后就是有相当多的中层军官被调派了过去。

在调动人员时,军司高层甚至还考虑了中层军官的资历问题,没有调派那些明显比李守信资历高出一截的老军官。

这一次的人员还是往台湾的多,下来的新军官很快被十二团的留驻人员给带走了,在短暂的适应和参观皮岛之后,他们会渡过江口,从山道往宽甸六堡区的十二团基地出发。

更多的一身轻松的轻装人员走下船来,由于绕道运送往宽甸人员,所以这船会在皮岛这边补充一些食材和淡水,数量不会需要很多,由于并不携带货物,所以食物和淡水其实相对充足,主要是军司高层也不肯太委屈这些调派的军官和军司人员,要知道海员受的那些罪,这些陆地长大的北方人可能真的一下子接受不了。

第1125章 细作

赵立德猛然睁大了眼。

他看到一个三十来岁的高个文官步履轻松的走下舢板,头顶方巾,圆领蓝袍,唇间的胡须留的并不长,人看起来很精神,蓝袍好象改制过,袖口缩的很厉害,下摆也缩了一些,看着不象是生员的袍服,反而象是和记商团军的军袍,当然比军袍的形制还是要宽松不少。

赵立德吃惊的不是这个,而是眼前的人似乎是和他看过的画像上的某位大人物很是相似。

身为一个前锦衣卫,赵立德做事向来谨慎小心滴水不漏,他曾经亲眼见过张瀚和一些军司高层,要是现在见着了,他必定能一眼就认的出来,而眼前这位,赵立德是私下叫见过军司高层的军情人员画过画像,这种行为其实有些犯忌讳,赵立德相当小心,不过他怎么也没有料到,在现在这种时候居然会在皮岛上见到这个大人物。

留守人员显然也有人认得这个大人物,赶紧飞速禀报了工商司的副司官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