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页

没有办法提高火铳的有效射程了,在技术换代之前这已经是最佳火铳。

同样的,女真人也没有办法提高他们的弓箭射程,人力和弓力都有极限,清弓和大多数弓箭不同,很多弓箭讲究射速,而清弓只讲究两样:射程和精准度。

商团军的苦训会招来很多怨言,首当其冲的是周耀,不过在场的人都知道怪不得这个黑脸的辽东汉子,这种事就是张瀚拿主意,报怨和叫苦的人当然不少,甚至有零星的顶撞上官的事件,但总体来说所有人都能熬过来,而每个熬过来的人都是上了一个台阶,不管是精神或是体能,整个部队也象是淬过火一样,焕然一新。

所以不管周耀怎么在背地里招恨,人们在当面时还是对他表示相当的尊敬,这种尊敬有对其职位和身份的一面,更多的还是源自于对周耀工作的认可。

当然如果是王鄣前一阵子在冰寒的河水里泅渡的时候,他绝不会认可这样的说法。

“王鄣你惹了一场大乱子啊。”张瀚对王鄣道:“不过正好,把我们的一个盲点找出来了。”

新上任的外贸司司官刘鹏有些惭愧的道:“我们此前只考虑了俄罗斯人和蒙古人,对那些偏远的小部落考虑的不多,这些日子对他们的贸易点和需求也关注不多,今天的乱子责任在我们身上,和王参谋官无关。”

“怎么无关?”张瀚笑道:“应该算是一功吧。”

刘鹏笑道:“当然可以算。我们考虑过了,对小部落的贸易不能纯粹考虑到利益,当然也不能没有利益,没有利益是不长远的,我们和记是公司不是朝廷,就算是朝廷如果不考虑利益的输出,就象是大明立国时那样,建州部就是靠朝廷给的敕书发展起来的,努儿哈赤没有敕书就屁也不算,朝廷赏赐他们盐巴和耕牛,低价卖给他们粮食和牧畜,然后允许商人高价买他们的东珠和人参,建州部没有这些他们怎么办?大明自己拼命输血,养出来的狗却是咬了主人,天下奇谈莫过于此。前车之鉴不可不防,我们可以给粮食,但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利益,绝不白给,也不做赔本的买卖,他们有所得就必须有所失,这样才能保持平衡。”

刘鹏说话的时候,所有人都相当严肃的听着,众人知道这不是刘鹏自己的意见,多半是张瀚借着他的口在宣布和记在漠北的民族政策,有得有失,想得到就得付出,张瀚一贯的态度。

并不是说你弱我就得赔累着贴补你,凭什么?你不服来打,不服来战,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刘鹏的意思就是我的想法。”张瀚环顾左右,说道:“给了粮,他们不缺粮了就会有更多的丁口,贸易会给他们带来财富,但在此之前他们有太多的野性,而且沿河到辽东有太多这样的小部落,到更北之处有更辽阔的土地和更多的部落,大明在那边曾经立过几百个卫所,可想而知那是多大的地盘和多少部落了。我们不能和大明学,但我们可以试着和大唐学。”

王鄣一震,说道:“召募蕃军蕃帅吗大人?安史之乱可就是这么来的。”

“安史之乱不是这么来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这么来的。”张瀚笑了笑,笑容相当温和。他的这些部下,哪怕是个普通的参谋军官都有这样的学识和胆色了。谁能想到,这么一群人在几年前还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

更叫张瀚欣喜的就是王鄣敢当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并没有曲意阿附,甚至在王鄣说话的时候,明显的赞同他的人很多,有那么多明显的点头动作,张瀚可不是瞎子。

最少可以证明一点,张瀚一直以来努力营造的氛围还是延续下来了,可以说话也允许说话,但在张瀚做了决定之后就去执行,孙敬亭被派去台湾不是惩罚他说话,而是做了决定之后他的执行力度不够,这有违于张瀚一直以来的坚持的东西,允许说话和坚决执行,如果一个部下不提意见他不合格,但提了意见之后还是自行其事,哪怕亲近如孙敬亭也只能请他先走开一段时间,如果还是拧着不合作,那就只能安排到闲职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