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页

治下百姓超过三百万人,这还是大量的辽民逃亡和被屠杀之后的人数,辽民很多,原本在太平年间还可以依靠种种办法来维持生计,大明在辽东都司有整套的一个经济循环圈,粮食收入只是一方面,来自海对岸的商贸体系,辽西对关外的贸易体系,驻军和官员,还有与之相关的阶层,士绅和生员阶层,商人和中小地主,种种错踪复杂的社会阶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农民只是体系中的一部份,大明太大了,辽东地广人稀,粮食欠收的情形不会比陕北更坏,也不会比人口过于稠密的河南更糟,事实上大明北方的小冰期灾害只有河南与陕北,晋北等地最为严重,农民起义的主力也来自这几个地方,山东,河北,半个山西和陕西,京师四周的府州县治都没有爆发农民起义,如果辽东不是经历了数年的残酷战事,不是几十万人被屠杀,二百万人流离失所,官绅和生员阶层,中小地主和商人阶层几乎消失殆尽,来自大明中枢和其余地方对辽镇的支持和流通也当然全部消失,剩下的就是残破的地方和三百万几乎全部是底层百姓,也就是舍不得离开故土的农民和小市民阶层组成,后金除了掠夺走各地的府库和官绅富商阶层的财富外,底下的事情就是十分头疼的阶段:养活这三百万饥贫的汉民,而不是更丰富的战争红利。

皇太极比普通的女真人能看的长远些……天灾和饥荒总会过去,三百万汉民最少能种数千万亩地,其能提供的战争支持远非几万旗丁可比,现在养不活六万旗丁免于耕作,只是战争加上天灾的破坏,只要渡过这一段时间,后金的国力就非同小可。就算现在,后金的国力仍然远远超出蒙古,后金披甲拥有锐利的武器,漂亮而坚固的铁甲,严密的上下组织和战时体制,从平时的训练到战时动员,指挥,后金一方都有蒙古人无法比拟的优势,从军国体系的角度来看,后金的这种精干而有效率的体制也超过了大而无当的大明帝国,从文明的层次来说后金要低一层,而从耕战的军国体系角度来说,后金比大明并不落后,甚至超出一筹。

皇太极对庆贺征伐蒙古的宴席毫无兴趣可言,但他不能不参加这样的场合,如果老汗没有接他,或是他没有到场,第二天就会有谣言说他失宠,这样的事皇太极绝不会允许其发生,哪怕是一次。

当身上的一切都修饰完毕,处处细节都趋于完美之时,皇太极深吸口气,吩咐左右道:“走,往汗王宫。”

一个正白旗的旗奴上前道:“禀主子,抚顺额附早前就来了,奴才叫他在客厅等候。”

皇太极一征,李永芳这个时候来做什么?

第884章 晚宴

今晚的晚宴应该是没有请李永芳,这个汉人额附近来已经失宠,主要原因就是对十三山的战事不利,不过人们都明白这人是替代善和萨哈廉背了黑锅,所以并没有太多人落井下石。另外李永芳对东江镇和辽西展开了一系列的情报战,东江和辽西的塘报上都多次提及抓到了李永芳所派细作等语,不管怎样,李永芳主管的谍报战还是有声有色,只是近来努儿哈赤和上层贵族们对女真的武力越来越依赖,对谍报战这种起家的小手段反而是不怎么看的上了。

皇太极赶到的时候,李永芳正在客厅坐着发征。

送上的茶水已经不怎么温热,正在冒着最后的热气,几碟点心小食放在一旁也没有动过,几个奴才垂袖站着,等候客人吩咐,但李永芳毫无动作,既没有观看府中的陈设解闷,也没有与府中的下人说几句话闲,从始到终,就是这么呆征征的坐着。

听到皇太极进门的声响后,李永芳猛然一惊,赶紧先站起身,然后打千一跪,口中道:“奴才给四贝勒请安。”

皇太极面露微笑,将李永芳搀扶起来,说道:“额附不必多礼,请起来说话。”

“谢四贝勒。”

“额附此时前来定然有事。”时间不多,皇太极并没有客套,直接道:“还请直言。”

“奴才奉命去甄别从十三山放归汉军,依大贝勒意思不如全部斩决,老汗迟疑未决,奴才想,纵然会有些细作在里头,但几百人全部斩决,汉军必定上下不安,弊大于利,还请四贝勒于此事上头做主。”

李永芳在此之前一直很滑头,在各大贝勒之间并没有选边下注,现在这样上门来求事,明显就是要站在皇太极一边,但皇太极并未感觉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