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页

无数的蒙古人横尸旷野,他们身上的箭囊多半还是满的,箭矢插的满满当当的,这些人在临死的时候都没有想起来要射箭还击,三个箭囊最少装满了二百支以上的箭矢,现在这些箭矢毫无用处了。

十余里方圆的地域之中,人尸和马尸层层叠叠,可称横尸遍野,乌血在地面流淌,渐渐浸入黑黄色的泥土之中,无主的战马开始还在悲鸣,现在战场上的动静小了,这些战马开始三三两两的散乱在草原上吃起草来。

重伤者在呻吟着,轻伤的也在哀嚎,加上受伤战马的悲鸣,整个战场犹如鬼域一般,虽然正值夏天,太阳光线炽热,但当身处于这样的战场上的时候,却叫人心生寒意,感觉无比的恐怖和惊慌。

越来越多的蒙古人被兜住了,他们还有三四万人左右,真正战死和重伤的还有逃走的也就不到万人,但他们失去了所有的战斗意志,军旗被随便扔在地上,台吉们率先逃走,将领和部民们都象没头苍蝇一样的乱跑,这时他们被左右两支骑兵形成的包围圈兜住,他们其实没有发觉,包围他们的骑兵还只是少数人,更多的骑兵继续往北方去了,骑兵大范围的穿插向后,扩大战果,在战场上崩溃的敌人不需要留下太多实力。

有几个喇嘛在阵中间诵起经来,悠扬的经文声吸引了众多的蒙古人,先是贵族,接着是披甲人和牧民,人们从马上跳下马,不顾战场上的一切,满面流泪的走到喇嘛旁边跪下,听着喇嘛诵经,仿佛现在发生的一切都只是一场噩梦。

经过浮桥过河的各团人员越来越多,刚刚在河岸射箭的蒙古弓手要么被打死,要么已经选择了投降,河里漂浮着很多具尸首,下游的小船不停的捞取浮尸上岸,如果发觉是蒙古人,用直接用铁勾勾上岸,然后当即斩下脑袋,把尸身推在一边,等着辎兵们做进一步的处理。

河水还是赤红色,整条几里长的河面都散发着浓烈刺鼻的血腥味道,浮尸不停的从上游飘下,在几座浮桥之下和河边的芦苇从中的尸体最多,不少尸体俯首趴着,如果不是这样的场面,更象是趴在河里游泳或是玩水。

岸边不少弓手和牧民都跪下请降,不少民夫从浮桥上过来,他们气愤难当,在刚刚架桥时最少有二三百人,包括相当多的民夫被射死了,受伤者过千人,这一次是和裕升历次征战中受损较为严重的一次,民夫们气愤难当,用手中的造桥工具开始痛殴那些投降的蒙古人,打的那些人满地打滚,发出哀嚎和惨叫声。

张瀚看到了,他下令张彦升持自己的令旗过河,严令虐俘和杀俘。

张彦升持着张瀚的军旗驰向浮桥,一边挥舞军旗,一边大声下令。

殴打终于停止了,张彦升继续向前传令,最终抵达喇嘛诵经之处。

听到他传达的军令之后,骑兵们停止了杀戮,枪骑兵们倒转枪杆,用长杆一通乱打,把散乱的蒙古人打在一起,几百人一堆,喝令他们跪下等着处置。

有一些人可能是发觉了亲人或是本部台吉的尸体,虽然跪着,但开始扯着胡子哭泣起来。

哭声感染了很多人,当张瀚和大多数人通过浮桥渡过小黑河,踏上北岸战场的时候,仍可见伏尸处处,而哭嚎的蒙古人声响震天,令人感觉悲泣难当。

孔敏行也跟随过来,这一次其实他原本可以不来,但他身为一个文人也有些边塞情节,以前想象中的唐人边塞诗打仗的情形始终不曾得见,又听说和裕升打仗时并不算太惨烈,这一次他跟了来,然而这一次是强渡河口之战,从这处河口距离青城最近,只有不到百里的距离,比西边的归化堡还要近一些,因为是堂堂正正之师,也有意使蒙古人在这正面集结兵力,结果这一仗打的无比激烈,最少是过程无比激烈。

看到孔敏行面色发白,张瀚道:“至之兄,兵凶战危,此乃战争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