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页

孙承宗起身之后没有立刻洗漱,而是走到庭院之中先打了一套拳。

北地,特别是北直隶的沧州一带,习武之风颇盛,到了清季时更是整村的男子都在习武,这种风俗在明中后期开始,到清季最为盛行。

孙承宗少年读书,青年时曾经游历边关,到最危机的地方去查看实际的边防情形,他的武艺不仅是少年时曾经和庄稼把式学习,也曾经在军中得到过进一步的提升。

然而到了现在的年近花甲之年,孙承宗打的拳已经不复搏击杀人的功用,只是用来强身健体了。

一套拳打毕,身子微微出汗,这时从家中带出来的长随仆役走过来,端着木盘,孙承宗用青盐仔细擦洗牙齿,然后漱口,洗脸,再换上大红色的常服官袍,戴上乌纱帽,便是从一个面目和善的老人变成了威风八面的阁部大人。

第713章 中军

说是老人,其实孙承宗的面相看着还很年轻,有时候甚至被人误认为是四十出头的中年人,按大明这时的平均寿命,孙承宗的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人的平均寿命,而他的身体极好,只有鬓角有些许白发,他的身材高大,而腰背挺直,不象当时的普通人到了年老之后很容易躬腰驼背,他的年龄,经历,还有身为内阁大学士兼任蓟辽督师的官职,还有他时刻展现出来的儒雅风范和过人的智慧,这一切都是叫人心服口服。

可以说,历任经略,除了万历年间大明纲纪法尚算森严的杨镐和袁应泰外,其余的经略或是总督在威望和实际的权力上都远不及孙承宗,在朝野之间,人们都推许着这个名声极好,官声极佳,而且实际做事能力也很强的阁老督师。

在孙承宗换上官袍之后就出了后宅,他的督师府邸就在山海关的关城之内,关城并不大,历任辽东经略原本是在辽阳或是广宁任职,从前两任开始,辽东经略就只能在山海关办公,而管辖的地域也就是从整个辽东到只有山海关一隅之地,孙承宗是自请督师,蓟辽皆在其管辖范围,又为了事权一统,在孙承宗的坚持下朝廷在他的任期内不再设蓟辽总督,以免掣肘,在孙承宗上任不久,就驱走了原任经略王在晋,将他赶到南京任闲职,后来任命阎鸣泰为辽东巡抚,令其到宁远上任,结果阎鸣泰对修复宁远之事大加反对,孙承宗又设法赶走了阎鸣泰,上书举荐张凤翼接任巡抚。

张凤翼上任不久,孙承宗就令其到宁远,结果此人虽然不反对修宁远城,却是个胆小没担当的无胆鼠辈,孙承宗令其到宁远,被张风翼认为把自己推往死地,张凤翼不满之下,开始设法弹劾孙承宗十分信任的总兵马世龙,张凤翼勾结万有孚和给事中解学龙一起弹劾,造成了极大声势,结果孙承宗怒而反击,天启皇帝支持师傅的所有作法,令祖大寿继续修复宁远,并派大量武将和官兵上觉华岛防御,形成了孙承宗所谓的觉华与宁远互为犄角,宁远受袭则觉华出击,觉华遇袭则宁远救援,在觉华岛驻军和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和白银等物资后,宁远城的修复也是接近尾声,孙承宗的威风,在这一时刻也是被推上了顶峰。

进入签押房坐下不久,外间传来甲叶摩擦的声响,接着一群将领走进房间,在孙承宗案前下拜行礼。

“末将马世龙见过阁部大人。”

“末将祖大寿见过阁部大人。”

在马世龙和祖大寿身侧还有十几个将领,比如鲁如海和金冠等辽西将领,祖家的几个兄弟子侄辈也在,不过他们可没有唱名禀见的资格,在这两个大将行礼之时,其余的将领都只能远远行礼而已。

孙承宗脸上露出笑容,拱了一下手答礼,然后道:“苍渊,复宇,两位请起。”

“谢阁部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