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页

明末时,西风东渐,大明还是天朝上国,从全方位的体量来说仍然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大国,但在很多细微之处,已经开始落后于文艺复兴后的欧洲,从军事体系到军事学说,到铸炮造枪,到远洋航行能力,到开拓精神,从科学理论到体系也是全面落后了。

就拿铸币这事来说,当然是毫无疑问的好事,然而大明的官僚体系已经大而无当,失去任何接纳新生事务的可能,特别是铸币不比仿造几门大炮,铸炮短期内就能看的到功效,而铸币不仅是一个金币的问题,涉及到金银管制,收集,铸造,使用等等,光是想一想就头大如斗,当大明的官,不贪不捞一年才几十两银子的俸禄,有那闲空和三五好友喝上两杯,或是去逛逛古董店不是更加舒服?

想也不必多想,孔敏行师徒的建言,必定是徒劳无功。

张瀚不动声色的道:“大明并不禁私铸银两,既然如此,我和裕升就开这个先河好了……”

孔敏行毫不客气的道:“恐怕你也是对铸币的收入,还有此后的帐局钱息特别感兴趣吧!”

张瀚被说中了最深的心思,颇有些尴尬的微笑起来。

钱息在这个时代是很难叫常人理解的,就是铸币,在外人看来,收银铸币,然后再兑换出去,做这样的事肯定有损耗,结果却还大有赚头?

当然是大有赚头,铸币的损耗十分有限,而掺兑的部份就是利润很大,另外在重量上也会稍有差别,当然差别是随着银币发行越来越多,可以越来越大,然后铸币定然带来帐局的融资量大为增长,随后的钱息利润也是大的惊人。

孔敏行道:“文澜是打算铸银币?”

张瀚点头道:“只能铸银币了,黄金,我这里储备也不足支撑,铜,更是战略物资,铸炮还怕不够用,叫我四处搜罗,暂时也无处设法。”

中国的金储量经过两千年的开采,易采的金矿已经开采的差不多,经过蒙元之后,两千年的财富几乎被掠夺一空,明初之所以采取了保守的经济政策,同时又发行宝钞,也是因为贵重金属的储备一扫而空,明太祖不得已而为之。至于铜,大明现在掌握的地方铜储量极低,而且多半不易开采,明初时用铜就是依赖缅甸等国进贡,云南的铜矿一直到明末清初才被发觉意义,到清中期才大量开采。

倒是白银,一直大量涌入,固然银本位的问题很大,但如果要改变的话问题更大,铸造大量银币,在未来很长时间采用银本位,这也是张瀚经过很长时间思考的结果。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铸币会推动帐局,就会和生铁和铁器生意一样,成为和裕升的有自己核心的生意,利润滚滚而来。

第522章 溺水

“就算是要铸币,也要不了这么大规模的灌渠。”孔敏行默算了一会儿就知道张瀚必定还有下文,此时欧洲那边的铸币机器也是以冲压为主,一台机器不停的铸币一天就能压出过万枚银币,一条十来里长的灌渠,经过设计后会有相当强的水流,铸币机十台都嫌多,最少在几年之内是用不着太多,那么这么长的激流是用来做什么的?

“这事还真需要你的帮手。”张瀚道:“不过先不急着说,过几个月之后,我们再详细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