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页

“张大人,恭喜恭喜。”朱庆余主动过来拱手,他身上还是七品文官的服饰和补子,论品阶和服饰比张瀚差的很远,不过按常理来说,应该是张瀚向朱庆余行礼,主要还是文官品阶远在武官之上。

“多谢。”张瀚笑道:“朱大人也有喜事,听说选取御史已经定下来了。”

大明废除御史大夫,但设都察院,御史不仅在中枢也行于天下,就算是巡抚,名义上也是都察院的佥都御史,御史是清流官,地方官除了方面官外都是杂流,当然杂流中也分亲民官和佐杂官,朱庆余是亲民官,本身格调并不低,再选取御史,将来最少也是道员,不必再于州府终老,确实是一件值得贺喜的大喜事。

李慎明也上前笑道:“朝廷设风宪,所以重耳目之寄,严纲纪之任……这是当年宣宗皇帝的话,今日大人能得选取御史,成为朝廷耳目之寄,实乃大喜之事。”

朱庆余脸上露出喜色,不过还是对张瀚唯唯诺诺的道:“下官能够有今日,当然还是与张大人有分不开的关系,日后不论选取何处,都会记着当日之事。”

以朱庆余的身份说出这样的话来也是极为难得,官员说话毕竟要藏着些,此番朱庆余能够选取御史,他自己也知道是张瀚出了大力,加上守城之功,还有把中尉被杀的黑锅交给韩畦来背,这些事加在一起,才有他的御史身份,不然的话,这样的好事哪轮得着他这种没有党派背景的人?

真要有党派背景,谁跑九边当一个知县?

“还要多谢张大人令人用专车送的医士,”朱庆余脸上浮现真诚的感激之色,他道:“不然的话,小儿就危险了。”

朱庆余的小妾替他生了个儿子,才三岁大小,平时爱若珍宝,前月得了肺病,咳喘不停,眼看要保不住,后来朱庆余求了张瀚,李庄那边的军政司下已经有了正规的医院,不论是骨科还是外科,还有小儿科,伤寒科都有四方选取重金礼聘来的名医,医院管理的很好,薪资很高,所以医生中不乏有真实水平的,中医是理论不行,成方和药学水平并不低,只是庸医多,容易误人误事,所谓名医也就是手里的成方有效率高,而且可以根据经验添减药方,无非就是如此。

其实人体抵抗力很强,加上草药的帮助,只要不是病入膏肓都能治好,张瀚看重的反而是伤科与骨科,战场上有大量的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大大减少老兵的死亡率,这对看重老兵作用的张瀚来说很重要。

朱庆余的儿子患的是小儿肺炎,这年代没有抗生素几乎是绝症,好在张瀚派的医生比较高明,用中药把病况稳定住,然后依靠人自身的抵抗力抗了过去。

张瀚微笑点头,说道:“我那边好医生很多,朱大人只要有需要,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好的医生在这个年代也是稀缺资源,不是张瀚这种大手笔也没有人敢养那么多名医,朱庆余很感激的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下官却之不恭。”

这时他才往一边让了一下,这屋中朱庆余的身份地位最高,旁人也不好打断他们说话,朱庆余让开后,张瀚才看到红光满面坐着不动的孙安乐。

又是好几个月不见,孙安乐的形象比以前更变了很多。

头一次在灵丘见孙安乐,当时孙安乐身上佩剑,纠纠然如武夫,眼中又是精芒四射,那种精明与强硬兼备的形象叫张瀚印象十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