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页

张瀚在骡马行的事情上毫无疑问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模式。

在大明并不是没有物流,事实上大明的物流方式十分丰富,光是在江南的运载船只就有多种,从漕船到沙船,江船,林林总总有十几种之多,根据水流和运程远近,还分为载人或是载物多种,南人行船,北人用车,只是因为道路限制和马车制作水平的原因,北人的车辆水平远不及南人的船只,大明帝国分布在全国的驿站和官道犹如人体中的毛细血管,不停的向身体供给养份,而北方的官道和车马的做用很小,大明帝国最重要的主动脉就是京杭大运河。

故元时因为统治方法粗暴,政治荒疏,大运河堵住了不少,元时的漕运主要就是海运,到大明时疏浚了运河,这条大运河就成为明清两朝最重要的物流通道,南北的物流主要仰赖这条运河,如淮阴,临清,德州,通州,这些沿河的城市也因此而变的十分繁荣富裕。

运河上船只成千上万,不仅是官漕,也有民间的商业活动,南北的人员往来和交流,均是在这条运河上完成。

运河也有严重的缺陷,每年都会有相当长时间的枯水期,到了枯水期,漕船大量积压,依靠行船贩运的货物也会堆积在船上,任你急的要上吊,河水不涨,谁也走不成。

每年都要开挖河段,清理淤泥,这对地方上毫无能力的明政府来说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每隔一段时间,中枢的工部和地方就要打官司,经常有一些重要工程陷在扯皮之中,缺乏资金和人力,也缺乏有能力的地方官员主持。

在隆庆年间,前大学士首辅高拱试图改河漕为海漕,当时已经有了动议,要大量修建海船,从长江口出海,沿海北上,这其实是十分正确的方案,但在张居正驱走高拱后尽废高拱之政,海运之事也就做罢了。

在北方,大量的车马都十分简陋粗糙,民间用大量的独轮小车进行短途运输,少量的两轮或四轮大车来做长途运输,成本极高,时间极高,效率也是极低。

在张瀚整合骡马行之前,各地的脚行混杂不堪,缺乏规矩,特别是长途运输十分混乱,不仅运输能力低下,安全性也十分堪忧。

现在和裕升的骡马行已经名声在外,张瀚借着运铁的机会主动出击,开辟北直隶到京师的线路,也是十分合宜。

李国宾道:“京师大商家也有很多议论和裕升,他们有一些往辽东和河南的货物,运输起来十分困难,多半是各地的商人自己设法,若是能有和裕升这样的大骡马行进入,恐怕大家的生意就要好做的多。”

张瀚道:“暂且还不能往河南腹地。”

李国宾会意道:“河南内境亲藩众多,关卡多若牛毛,如果张东主没有切实的关系,暂时还是不去为好。”

张瀚微笑,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省力。

李国宾又道:“灵丘出铁,光是和裕升现在就有数百万斤,京师主要是要方毛铁,未知一年供给的方毛铁,有没有确实的数额?”

张瀚和李大用马化先两人对视一眼,转头向李国宾道:“两千万斤以上到两千五百万斤,亦有可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