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页

这时杨秋和梁兴均是赶了过来,半夜时分,这两人脸上都有些惊慌,梁兴是关心,杨秋是恼恨,也有一点惧怕。

张瀚把几乎所有的喇虎都给了杨秋,另外每个月都有过千两的经费,叫他在灵丘和太原大同甚至蓟镇京师各处收买当地的地头蛇来收罗消息,这其中包括各地的喇虎,大户人家的佣仆,大商号的伙计等等,特别是酒楼青楼,还有与和裕升生意相关的大商号和士绅家族里,这都是要刻意收买的地方,每个地方派专人收消息,然后汇总了报到杨秋这里,每月出一份简报给张瀚看。

不仅是防着人家生事,也是收集各地的物价信息,商号的动向等等,包括雨雪天气等自然情形也在慢慢收集。

张瀚的部下没有锦衣卫或是东厂出身,他也看不上大明朝廷情报机构粗浅的情报水平,张瀚要做的就是给部下明确的目标,要求他们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然后选拔一些合用的人手,给他们资金,然后再给他们时间,凭张瀚和他部下们的财力和组织水平,还有内部纪律,超出东厂和锦衣卫只是时间问题,况且在张瀚的记忆中,明亡清兴这几十年,大明的情报机构屁用也没顶上,还不如后金那些野蛮人,连原始部落都玩谍战,大明却被兵部提塘官也被人家收买了,一次又一次的吃亏,所以张瀚在组建自己情报机构这件事上完全没任何的心理负担,并且不急不徐。

张瀚的心思杨秋大约也明白,也没有给自己太大压力,可连续两次针对张瀚的刺杀令得杨秋脸上火辣辣的难受,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两件事都这么突如其来,事前没有收到一点风声。

“这事怨不得你……”张瀚这时检视着三个死者的面部表情和模样,刚刚还在倒气的那个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三人都是面色狰狞,而且很明显的是生脸,绝对不是新平堡的人……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这事要是在新平堡做,又是新平堡挑的人来刺杀张瀚,而事先杨秋没有得到一点儿风声,那么他这个情报主管就真的不能做了,张瀚得赶紧换人。

第114章 小屋里的温柔

“东主……”梁兴上前小声道:“会不会是灵丘那边的人?”

“不大可能。”张瀚道:“韩家几乎被连根掘起,养的那些家丁恶棍都死的差不多了,韩通本人都死了,现在哪有这样的死士,主家死了,还要冒死替他复仇?若此时不是大明,是战国之时我还相信,现在么,梁兴你觉得可能么?”

梁兴这阵子书也没白读,所谓的上古之风他也知道一些,所谓的二桃杀三士,田横五百壮士,那种上古汉人的英烈之风后人都不算理解,惜身保命才是主流,到后世时,上古的这些汉人更是被嘲笑的对象。张瀚向各人讲解时倒是说过,可能有些事后人看着是不理解,但若无上古汉人的这些血性和刚烈,华夏又如何能占据这般大的地方,将北方西方南方,这么多易于耕作的地盘都抢了下来?

至于此时……梁兴摇头,说道:“若韩通还在,危逼利诱之下,没准真有死士,现在这样,绝无可能。”

“韩畦呢?”杨秋插话道:“我想在韩畦那边安插人手,现在他是咱们得罪的势力最大的大人物之一,可布政使的府邸一时哪插的进去,就算进去了也不得近身,那边的消息虽有,都是鸡毛蒜皮不得要领的,这事出来,我就在想,会不会是韩畦找的人做的这件事?”

各人沉吟不语,张瀚看看四周,朗声笑道:“一会有清军厅的人过来核查,刺杀我的人都死在这里,也无甚要紧,做生意难免会得罪人,不过下死手的还是在少数,这事情也在我的预料之外,二位舅舅,还有娘,常威,大妹妹,大伙儿都散了去休息吧。”

各人脸上都一副你哄鬼的表情,做生意当然有仇家,甚至出门在外的风险可是不小,各地的民风有强有弱,有善有恶,杆子土匪到处都有,商家确实需要冒险,明末清初时朝廷的掌控力下降,流民土匪到处都是,这也是清初时山西与河北镖行业大兴的原由所在,可从来没听说过商人在家里还遇着刺杀的,而且还是三个蒙脸黑衣的汉子半夜跑来刺杀,这是一个普通商人能遇到的事?

常进全这时才隐隐感觉到,张瀚这个外甥做的生意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怪不得崛起的这么快,扩张的这么迅猛,越是那些危险的利润大的生意,越是要抓紧任何机会扩张,一旦停止扩张的步伐,种种隐患就会暴露出来。

“好吧……”张瀚隐隐感觉到众人的不信任,两个舅舅和母亲眼中的担心,特别是他觉得常家可能会抽身事外,这使得他感觉到一丝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