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页

李世民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房玄龄没让书记员进来自己去接过了册子。

李世民这才说道:“朕以为,现说士、农、工、商,这四类也算高下之分。这个士,也要高下之分,并非只会读书作赋之人就是士。那么三位爱卿,朕问你们这杜子春算是农,还是士。李春算是工,还是士。”

杜子春精心研究蔬菜的改良与种植,特别是冬储与大棚这两项,绝对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些技术在大唐备案是柳木所发明,但眼下呢,柳木的水平已经是过去式。

再说李春,因为李春的广授门徒,大唐的造桥技术突飞猛进。

若是放在以前,李世民绝对不敢想从长安修一条铁路去洛阳。

第942章 南海边戎

大唐皇帝李世民提到的两个人,一个是在农耕上有造诣,另一个则是修桥的宗师级。

除了这两位,还有研究蒸汽机的人,其有李德謇是文人出身,但其余有大功勋的,九成都是以前的铁匠出身,特别出众的三位,也仅仅能说是认识字的铁匠。

唐俭听到这话立即说道:“圣人,之前有所论断,鬼工为士。”

“好!”李世民点了点头,很显然这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头,继续问道:“那么,差一些的,比如正在学习当中的学子,学的就是鬼工之术,但想成为鬼工没有三十年的磨砺,就算小有成就,怕距离鬼工还有些差距。”

“这个……”三人都没敢接话。

李世民在打破了大唐小农壁垒之后,很显然这是要全面的改变大唐的格局。

李世民继续说道:“再说商,以前说商为贱,投机之商可恨,但大唐有没有义商,有没有为民造福的商,这舶司算不算商。”

舶司严格的说,就是商,是商的另一种形式。

这个认定已经在整个大唐上上下下,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都认可的一种共识。

“还有。”李世民这才说出了自己所思考的:“有些人不愿意务农,也不擅长作农活,读经典也读不出什么才华,但却可以作优秀的舶司管事,吏部应该有所记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