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页

县令早就看到了那大车,也知道那里拉的是钱币。

县令说道:“三原县,有四成是勋贵职授田,而这四成田说起来也就是两位李家以及几位将军的田也是郎君你说了算。还有三成是禁军家眷的养家田,最后三成都被你租了去。可以说这三原交税的,就是郎君你一人。”

“恩!好象是这样。”

“不如郎君来当这个县令如何?”

柳木听到这个建议,按着额头思考了好久:“好象也不错,但可能吗?”

“您说呢?”县令笑着反问。

柳木一转身问高履行:“县令你当不?”

“我实职从六品下,三原只是中县,不过是从七品下的官职。我不当,不过我可以找个合适的人来当这个县令,我本家有个堂兄,学识不错,人也稳重可靠。”

高履行很显然已经确定这县令拿到手了一样。

事实上确实是如何。

大唐这个时代,当官首先是荐举制,而后是推选,最后还没有论到那没有成型的科举,选的也是官学之中的优秀人。官学之中,几乎全是士族子弟。最后的最后,才在那不成型的科举之中,挑选些算、工、律等作为辅助官员。

所以高履行相信,只要柳木愿意,莫说是三原,就是再加上泾阳,一次拿下两县的县令都不是问题。

县令直接把大印就交给了柳木。

“这个不合规矩吧,总要有个流程。”

“正好,我想回家过年,已经四年没有回过家乡了,明天开春再来吏部听调。”

没等柳木开口,高履行就拿过了那县令的大印:“也好,保你一个江南的正七品下的官。来呀,所有人都到正堂听调,有些差事安排你们去作。”高履行直接开始吩咐县内的人开始干活。

县令说了些感谢高履行的话,乐呵呵的去打包收拾行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