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页

王珪与魏征阅人无数,看得出柳木讲的是真话。二来呢,那块地真的是种不了什么,一直荒着。莫说柳木划的那一小块,就是周边更大面积的土地,也是荒着。

“那如何换?”王珪又问。

“一换十,我大姐夫在泾阳县界以东高陵县内,有十顷良田,已经种下了高粱,所以我要换一百顷河滩地。”

秦琼封田有多少,太子府是知道的。

高陵那十顷是泾阳县的田不够,所以才在高陵划了十顷,确实是中上的良田。这一换十,开价有点太低。

王珪想了想后说道:“可以帮你搭这个话,只是这一换十差太多。再说,常何将军在那里的地,荒地也没有一百顷那么多。更何况,换到河滩地,等同于得到了相应河道的捕鱼权。”

“这不是商量嘛,先喊个价,然后再还个价。”

王珪大笑。

王珪是官,是贵族,在王珪的价值观中,贵族间谈这些事情,差价都是小事。重要的是面子,交情,贵族的身份。讨价还价这种事情,可笑。

“罢了,罢了。我代常何将军答应你,一换七,明天就可以在京兆府换文书。”

“多谢,多谢。不如明天由小民作东,感谢两位与常何将军。”

“好。”王珪应下了这事。

柳木坐进这雅间,从开始到最后,一口没吃,也一口没喝,谈完事就找借口离开。反倒是魏征与王珪慢条斯理的吃喝,在聊着闲话。

“这木,必有大志。装出一副市井小民的样子,可心思却是很重的。相信不出半月,秦叔宝的亲笔信就会从并州送到常何处。”魏征在柳木一出门,就开始分析柳木。

王珪点点头表示认可。

魏征又说道:“常何也是瓦岗出身,是被我劝说下为太子殿下效力。渭河南岸,可以作码头的河滩有许多,其中最好的几处,有两处分别是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的封田边缘。这柳木却偏偏挑了常何将军的,必有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