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六爷,我不成的,你看我手多粗,摸不得纸。”壮汉头摇得和拨浪鼓似的,在音乐厅看大门多好,清闲又能见贵人另拿一份打赏。谁乐意去暗无天日的印刷室干活,反正他是不乐意的。

和他一样想法的还有荷官,不过他说话比较有技巧,“老大,得找那种天生适合当匠人的,不然耽误事。”

接着他将那两个老实巴交拉风箱的人推荐给戚六子。

“他们是您庄子上的人,又在音乐厅干了好几年,人老实可靠,您再提拔他们去学印刷还不感激死。”

戚六子一寻摸也是,壮汉脑子里的肌肉比脑汁还要多,能学会啥技术。荷官脑子活,可是他还要在音乐厅招待不少贵人呢。有些贵人就喜欢听他满嘴胡扯的内容。

反倒是那两个拉风箱的,干得活没有啥技术含量,也不是他的心腹,随便找两个人就能代替。

“行,就他们去吧!”叫来两人问他们是否愿意去学印刷,学徒期间依然是一个月300文月钱,等掌握技术后涨到600文。

两人自然满口应下。

只是两个人远远不够,荷官又出主意,“你还记得后院住的那十几个又返回来做杂役的变声男童?”

荷官难得心生怜悯,唱歌的男童都签了五年的身契,日子到了后一部分人变声后嗓子还不错又签了一道活契,可是一大半的男童过了变声期后嗓子不太适合登台唱歌。本来他们领了五年的月钱,音乐厅又包吃住,回乡就是了。

可是有十几个人回家后却发现昔日的家没了他们的容身之地,得的月钱补贴给了家里,兄弟娶了亲,他们一回家面对的却是嫂子弟媳阴阳怪气地酸言酸语。

一天两天的,父母还向着他们,可是时间稍微一长,他们自然更倾向于一直养在身边的孩子。

心灰意冷之下,有十来个人不约而同又回到了音乐厅——他们无忧无虑长大的地方。他们半大的时候就被赵沉买来养着,到底有几分感情,暂时让他们安顿下来做点杂役。只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况且音乐厅也不需要那么多杂役。

戚六子想了想,觉得他们到底比外面新招的人要可靠,点头同意了。

叫来人一问,扑通扑通跪到一片,感念戚六子的大恩。收留他们不说还能让他们学一门吃饭的手艺。

“过去眼睛要活,手里有活,不好好干音乐厅也不要的。”戚六子心里涌起一种别样的情绪,训话后抿了抿嘴,对其余人说,“你们跟着我总归不会让你们没个着落。”

一下子,新来的唱歌男童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