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页

李素淡淡地笑道:“咱俩分开还不到十天吧?这就开始叙旧了?”

道昭忙道:“李县公一表人才,举止风流,贫僧不胜钦仰,故而冒昧登门,聆听公爷教诲,望县公莫怪罪。”

李素笑道:“不怪罪不怪罪,你夸我夸得如此用力,我怎会怪罪?多夸几句,我们之间的友谊一定地久天长,好了,直接说正事吧,你究竟来干嘛?我很忙的,而且耐心不好,尤其是对空手上门的客人……”

道昭脸色一僵,又笑了起来:“贫僧今日除了拜访李县公,还想请教李县公几个问题,还望李县公足下不吝赐教。”

李素悠悠地道:“其实世上所有的问题,用佛家的理念都能解释得清,天地是空,万物是空,权势是空,你的问题自然也是空,这么一想,你一定念头通达,豁然开朗了,乖,回去好好敲木鱼,别瞎想……”

李素说完伸了个懒腰,道昭急了,看这架势又要送客啊。

“县公足下,佛家的‘空’,呃……不是这么理解的。”

李素翻了个白眼:“我又不是和尚,随便怎么理解都行。”

道昭叹道:“李县公足下,贫僧自问未曾得罪过您,为何从新罗国开始,您对贫僧一直抱着敌视态度?贫僧左思右想,实在不胜惶恐,大唐上国是礼仪之邦,君主臣民皆是君子,君子待人以诚,公爷何必恶我?”

李素沉默片刻,忽然冷笑道:“道德绑架?你在指责我失礼么?”

道昭垂头:“贫僧不敢,只是贫僧受大和国天皇之托,奉皇命入唐,以谦卑恭顺之心,学习大唐上国之礼仪文化,贫僧待人以谦卑,也希望别人待贫僧以真挚。”

李素叹了口气,道:“好吧,咱们重新回到愉悦的聊天气氛里……说说吧,你有什么问题不解?”

道昭神情一振,道:“贫僧来到大唐国都后四处游览,无意中听说大唐在贞观十八年时新立了一个农学,而建农学的起因,是因为李县公发现南方真腊国的稻种亩产颇丰,每亩所产比大唐原有的稻田多出三分之一,故而天可汗陛下特意为此稻种新设农学,目的是为了培育适合大唐土壤的改良稻种,此事不知确否?”

李素眼睛眯了起来:“高僧想说什么?”

道昭神情有些急切,腰也不知不觉挺直,神情恭敬地道:“贫僧想问县公足下,世上果真有这样的稻种么?”

“哈哈,开什么玩笑,当然没有,你被骗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来人,送客……”

道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