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页

一是继续冲突,仇怨越结越深,最后成为生死大敌,二是一方主动和解,化干戈为玉帛,日后维持一种假惺惺的和气,你好我也好,第三则是双方都不出声,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不约而同地选择遗忘。

最后一种自然是最祥和的,如果世人处理所有的冲突都按这个法子,那么世界该是多么的和平。

安平侯刘平登门,他选择的是第二种解决方式,主动道歉,以求和解。

不得不说,安平侯的选择非常明智,儿子不懂事,老子当然比儿子强多了,他很清楚,李素这个人不是自己能招惹得起的,至少现在绝对不可能招惹得起,先不说二人爵位的高低,只说刘平和李素背后的能量背景,相比之下刘平便逊色许多,在当今天子的心里,李素的分量可不轻,甚至有着长安城骑马和随时入宫面圣的特权,而他刘平有什么?说是个侯爷,大唐立国后封了那么多侯,谁知道他排到第几号去了。

更何况强龙不压地头蛇,李素从当官封爵一直到现在,基本都在长安城里混迹,可谓本地原汁原味的土著。而他刘平,刚从凉州调任回长安,在别人眼里,他简直就是个刚进城的土鳖生瓜蛋子。

李素亲自迎出门,态度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安平侯。

令李素如此热情的动力,当然不是安平侯这个人,而是安平侯带来的东西。

安平侯登门带来的礼物太丰厚了,赶了几辆牛车,车上全是值钱的物事,从银饼到上好的丝绸瓷器,从东海珍珠到宝石美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李素快乐疯了。从这几车礼物可以感受到,安平侯的道歉诚意十足,绝不掺半点虚假,欣喜若狂的李素恨不得马上带人将他儿子再揍一顿……

冲着这些价值不菲的礼物,李素的态度自然也是如沐春风,令客人宾至如归,进门到落座,全程五星级服务。

安平侯刘平是个快五十岁的中年人,比李素大了几十岁,但他的姿态却放得很低,见面就躬身行礼,不停赔罪,表情懊悔且敬畏。

李素是个脾气不错的人,尤其在刚收了那么贵重的礼物后,脾气愈发友善亲切,既然安平侯已将姿态摆得如此低,李素若再跟他儿子计较,未免不懂规矩了。

说到底,李素和刘显之间的过节算不上什么深仇大恨,就算有了冲突,也是可大可小,全看当事人是什么态度了,既然安平侯拿出了息事宁人的态度,主动矮下身段赔礼,李素当然没有继续追究下去的道理。

事情说开了,宾主之间芥蒂皆消,气氛很快变得欢乐祥和,李家前堂内互相吹捧,再聊一些男人之间都懂的风花雪月,一个时辰过去,二人便不由自主产生了一种烧黄纸拜把子的冲动……共奏高山流水也行。

目的达到了,刘平心满意足地起身告辞,李素热情不改地亲自送到门口,看着他上了马车,直到马车和随从走远,李素仍站在门口依依不舍地挥手作别,一副“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嘴脸,把门口值守的部曲们恶心得不行。

刚转过身打算回屋,许明珠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不解地道:“夫君难道真与安平侯化干戈为玉帛了?”

李素嗤笑:“夫人你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