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4页

“文相公是绝顶聪明的人,他要是不看准,不敢下注。所以弟子认为,在大宋,有非常强大的势力,想要拥立师父登基,做从龙功臣,争取封妻荫子,荣华富贵。”

“嗯,说下去。”

“是!”吕惠卿继续道:“师父几十年立功立德立言,对外开疆拓土,扫荡四夷,对内励精图治,革除弊政,又兴学扫盲,平均土地。人心归附,万民敬仰,想要拥立师父登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毕竟从秦皇开始,君王治理天下,为万民之主,就是传统,千百年的人心如此,岂是轻易改变的?再有,当今圣人的确是难得的明君英主,可接下来呢?谁能保准,历代皇帝都是明君?”

“师父靠着先帝和当今陛下的支持,完成了变法,立下了规矩,可万一有一天新君登基,不认可这一套,全部推翻,岂不是前功尽弃!”

王宁安淡然一笑,“吉甫,那我登基,就能解决?”

“师父登基,开一朝之新,一切从头开始,订立规矩,巩固变法成果,做成金科玉律,严令后世子孙遵守,到时候,文武臣工,商民百姓都会安心的,比现在好很多……”

吕惠卿说着说着,突然老脸通红,局促不安起来。

这话谁说的?

这不是文彦博的说辞吗!

他虽然没有被老文摆布,但是老文讲得一套理由,还是默默说服了他。

此刻的吕惠卿,居然再用文宽夫的理由去说服师父,注意到了自己的错误,吕惠卿立刻闭上了嘴巴,头埋得更深了。

王宁安暗暗摇头,同样不轻松。

什么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当年赵匡胤想不想黄袍加身不知道,但是走到了那一步,就不由他选择了。坦白讲,这么多年,王宁安从来没有想过篡位,也不想当皇帝。

可有一个现实无法回避,他每完成一样改革,每做成一项重大改革,都会有无数人收益,当然,也有无数人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