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7页

王雱咧嘴一笑,“爹,虽然我不太认可王宁安,但不得不承认,假如没有均田令,假如不分田,老百姓不但捞不到好处,还会被彻底榨干!是这最后一丝底限,保住了大宋的太平,否则大宋的江山……呵呵……”

王雱没有说下去,但是王安石也无言以对,儿子的见识是有道理的。

这些年来,快速发展,各种利益,从海外涌入,像是水银泻地,黄河之水天上来……可是这么多水,这么多利,也不是平均分配的。

有些本事的,身居高位的,沾亲带故的,门生故吏,七大姑八大姨……这些人有门路,有资本,就算没有,也能向银行借款……总而言之,他们发了财,捞到了好处,一个个肥得流油,富可敌国。

而普通的百姓,生活当然有些进步,可是进步幅度太小了,而且因为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几乎一大半的人,忙活了一年下来,手里头一点余钱也没有。

不敢吃,不敢穿,整日提心吊胆,生怕丢了工作,活路一下子给断了……在城市当中,就算死了,连块坟地都没有!

民怨滔天,怨声载道。

王安石眯缝着眼睛,思索再三。

他缓缓道:“变法,变的是祖宗之法,变的也是千年传承的法……哎,老夫是无能为力了,就看秦王殿下能不能拿出办法了!”

……

连一贯自负的拗相公都沉默了,可见这事情的艰难。

王宁安也给大宋做了诊断,他的结论更加明确。

目前的官僚体系,利益分配,还没有超出秦汉以来的格局……而这套东西,是农业时代形成的,现在大宋一只脚跨进了工业时代的门槛,时代变了,整个官僚体系却没有跟上来。

就拿以往来说,朝廷的宰执相公,除了有丰厚的俸禄之外,外面还有各种孝敬,冰敬,炭敬,免税,免役……虽然革除了不少,但是还保留了尾巴,尤其是一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形成了习惯,就改不了。

就像陈升之一样,他喜好金石,人家就拼命给他送字画,送好东西……他拒绝一次两次,总有拒绝不了的时候。

他收了礼,其实也不用办什么事情,笑话,堂堂宰执的名头,拿出去就能换钱,而且政事堂通过的命令千千万万,不是每一个都要首相和皇帝过目,陈升之随便批几个项目,下面就受用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