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0页

小彘显得意气风发,朗声道:“我朝百姓,最是勤劳。历来省吃俭用,努力积蓄,为了就是能购买土地,增加田产,把日子过得更好……如今他们卸去了担子,不用向朝廷交那么多的税赋。但是我敢说,老百姓不会立刻奢侈浪费,而是会更加努力干活攒钱。出售农产品,换取钞票,然后将钞票存在家里……爹,你说这样,还会有通膨吗?”

小彘在民间的日子,显然没有虚度,他们老百姓的心态看得很明白。

虽然均田之后,但是光靠着手里的田,一家人最多饿不死,想要过得更好,还要想办法才行……善于经营的,进了城,做了小生意,能吃苦冒险的,往海外移民,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会读书的,去考秀才,做官吏……总而言之,剩下来最多的就是种田能手,他们几代人传承,除了会种地没有别的本事。

家里分得不够种,他们就要勒紧裤腰带,攒点钱,继续买地,好让家里的田越来越多,日子才能越来越好。

这样的农人,千千万万,不计其数!

此时就算朝廷再增发几亿的货币,也能被吃下来,不但没有通膨,而且这些农户还能提供丰富的农产品。

作为一个改革者,能看到自己的改革,进入收获阶段,这是何等开心的事情!

王宁安真的动容了,他竟然从座位上站起来,拉着小彘,一遍遍询问他的观察,小彘知无不言,他注意到了,老爹笑了,笑得非常开心。这些日子的不快,似乎都飞到了九重天之外……

第1081章 一个灭村大案

大宋现在呈现一个很不平静的状态……首先就是人口增加,这个前面提到过,国人一直相信多子多福,而且分田又是依据人头落实的,因此家家户户,普遍多生孩子,人口呈现爆炸的趋势。

原来分的田地不够,有人积极攒钱,购买土地,有人干脆跑到海外找机会。

站在王宁安的角度来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扶持能干的百姓,尽快富裕起来。小块分割的土地适合推进机械化,像拖拉机一般的农机,只能在辽东,河套等地使用……这是很大的瓶颈。

王宁安觉得,研制内燃机必须提上日程,然后想办法生产十马力左右的小型农机,这才是农村最需要的玩意。

当然了,想要让农村发展起来,还需要大规模投入,修桥,修路,通邮,把市场的任督二脉打通,让农产品能够卖出好价钱……

很显然,持续大投入,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想大投入,户部那边就要放水,就要拼命印钱,这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而司马光站在了金融集团的立场上,显然不希望把印钞权交给朝廷,也不想过多印钞……他和王宁安讲了一大堆,都是这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