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4页

此生无憾!

几个老臣都很是满足,但是他们的心中还有一种强烈的不安。

历来都是盛极而衰,大宋究竟能不能跳得出来,谁也说不好……尤其是这一切的推动者,王宁安要从首相的位置上下来,继任者有没有本事,让大宋变得更好?

未来的变数太多了,真是让人忧心忡忡,放心不下!

“醉翁,要不你去劝劝二郎?”贾昌朝试着道。

欧阳修苦笑摇头,“子明兄啊,你去比我更合适!”

“我?算了吧!”贾昌朝无奈道:“老夫是没有什么心思了,衰朽之人,等死而已,就是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办啊!”

连两位老臣都猜不透未来的朝局,其他人就更是糊涂了。

不过王宁安没有让大家等太久,在回京的第三天,他就主持了政事堂会议,而且开宗明义,他就把事情说清楚了。

“仆受命先帝,接掌政事堂以来,诚惶诚恐,夙兴夜寐,唯恐有伤圣人之明,有负苍生之望……战战兢兢,已历5载,如今功成身退,理所当然!”

这话说的不是一天两天,但是真正到了这一刻,还是十分艰难,不说他的学生,包括韩维啊,陈升之啊,甚至冯京啊,吕诲啊,好多人都不愿意王宁安这么快放权,但是王宁安态度坚决,根本不容商量。

“诸公,新旧交替,本就是自然之理,不需要有什么迟疑……然则朝政不可废,前后必须要衔接……当前几项重要政务,都必须落实……首当其冲,是下一届的宰执人选,我已经上奏陛下,新的宰执由吏部推荐名单,再有在京5品以上官吏公推,并且昭示天下,再经过陛下核准,最后方可成为当朝宰执重臣,辅佐圣人,中兴大宋。”

王宁安说完之后,环视四周,缓缓道:“宰执重臣,尤其是首相必须德才兼备,能力突出,要有圣人认可,要有百官接受,还要经得起天下万民检验……会议结束之后,就可以推举人选,讨论之后,交由百官票决。”

王宁安讲完了这一件,又接着提到财政,打了契丹,花费不少,而接下来如何扫清契丹的残余势力,填补财政亏空,还有要如何加强对契丹地区的控制,需不需要修路?而修路的花费又怎么解决,还有移民实边,调整吏治、军制……

这些事情也很重要,但是大家伙全都没什么心思听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首相上面。以往大宋的宰执选拔,真正的权柄都握在皇帝的手里。

当然了,百官,还有宰执都有推荐的权力,但是用谁绝对要听皇帝的,同样的,罢免宰执,也是皇帝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