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页

立刻就有农民抵押土地,有工人放弃工作,甚至连庙里的和尚老道都扛起来锄头,准备前往西域淘金。

一股狂热,弥漫在大宋的上空,并且快速传染着……

“这样不行!”

一直养病的包大人,携手政事堂的诸公,找到了王宁安,老大人脸色凝重,非常生气。他是王宁安的老父母官,也不用客气。

“二郎,现在老百姓都不想着耕地,工人不愿意干活,人心浮动,都盼着一夜暴富,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

王宁安亲手给包拯倒了一杯花茶,老相公素来简朴,他最喜欢茉莉双熏,勉强喝了一口,就放在一边,等着王宁安的解释。

“呵呵,包相公,我倒是觉得,这不是坏事情,至少对王相公的变法来说,就不算坏事情!”

王安石老脸微红,连连咳嗽。

“包相,推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初衷都是缓解百姓负担,抑制兼并……如今百姓,甚至一些士绅,都想去西域淘金,争相典当土地,如此一来,地价就下来了,土地兼并也就缓和了。更多的士绅也就不会藏匿土地,重新清丈田亩容易多了。而且其余的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推行起来,也就更加轻松了。”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难题,就是人地矛盾。

只要人口繁衍,越来越多,土地总量不变,矛盾持续激化,士绅就会百般藏匿土地,阻挠新法,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也就是旧派官员,源源不断,前赴后继的原因所在。

不是他们犯傻,而是利益如此,不得不拼!

当初王安石还以为王宁安回来,会帮着他压制旧派,或许想出掉耆英社一样,再干掉一批旧党。

只是想不到,王宁安居然来了一手釜底抽薪。

现在西京周围,就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一些百姓,面对士绅压榨盘剥,无以为继,以往除了进城,去做更卑贱的工作,要吗就是死扛,现在多了一条路子,去西域淘金,很多人都怀揣着致富梦想,准备赌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