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页

要顾着父母老人,要顾着所有孩子,还要顾着自己,总不能让一个孩子吃得撑着了,另外几个饿红了眼吧!

“大同世界什么样,我不清楚,诸位也只管想象……或许到了那时候,万民安居乐业,富足康宁,也不会有罢黜百官,改革吏治的问题,大家都能称心如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是纵观几千年来,这样的情况都未曾出现过。朝廷的使命就是在士农工商之间,调解利益,尽量平衡,让大家全都满意……官员太多,尸位素餐,浪费国帑民财,就应该被裁撤。百官之中,有人兢兢业业,有人忠于职守,这都是好的,可也有人自以为是,怠惰散漫,难以胜任职责,这些人就要从官场剔除,绝没有半点客气!”

王宁安道:“这一次改革吏治,裁掉了大批官员,可是这些官吏当中,有九成都是荫庇之官。父辈做到了宰执高官,子孙便得到了照顾,甚至连侄子都能当官,这算什么道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吗?”

“荫庇之风要杜绝,才力不及的官吏要罢黜,懒散怠慢的官员要革职……总而言之,凡是不合理的都要改!”

王宁安的话,掷地有声,在宰执中间,得到了一致赞许,这才改革的幅度不可谓不大,在场的诸公当中,利益也都有损失,所以他们才能义正词严。

冯京突然幽幽说道:“荫庇之风要改,那朝廷宗室呢?”

是啊,按照道理说,宗室子弟一出生就得到俸禄供养,老赵家的子孙,已经过了数万,对户部的压力,可一点也不小!

“改,一改到底!”

赵祯沉声道:“朕岂能只改官吏,不改自家人,稍后,宗室条例就会拿出来,朕绝不会姑息自家人的!”

第626章 诛九族

赵祯发话,可不是和这帮被罢黜的官吏辩论,也不是争吵,而是要一锤定音!

“在几天前,有人心怀不满,殴打文相公,宰相肚里能撑船,文相公没有追究……毕竟一下子罢黜这么多官员,是动了大家的饭碗。朝廷过去没有控制好,闹出了冗员过多的弊端,朕懈怠了,是有错的!”

赵祯把姿态放得很低,话锋一转:“不过,裁汰官吏,整饬吏治,乃是当务之急,不改不成。朕绝不会收回成命,更不会改弦更张。你们这一次敲响登闻鼓,朕亲自上朝,诸位相公和你们坐而论道,把朝廷的想法告诉所有人,也替你们解释了一些疑惑……所谓不教而诛,已经不存在了。”

“朕决心变法,绝不会因为一些人的反对,就低头改变……这一次变法和庆历新政完全不同,朕经过了深思熟虑,也和朝中的诸位爱卿商量过了,可以说这是朕十几年来,反复思索的结果。大宋立国百年,积弊重重,内忧外患,如果不彻底变法,就会有亡国危机。别忘了,大宋立国远不如汉唐强盛,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不变法,不但会亡于百姓,也会亡于外族。朕御极近四十年,绝不能做断送大宋江山的罪人!”

……

赵祯讲了许多,眼看到了中午时分,他才一摆手,宣布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