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页

老狐狸跑来是求情的,希望自己高抬贵手,赵祯追究就追究,只要王宁安不落井下石,老文就不会太惨!

好歹是一朝的首相,总不能成了没毛的鸡,那多难看啊!

想到这里这里,王宁安呵呵一笑,“文相公,今年朝廷开恩科,要取士。我想是不是把武科也加上……最好武举的会试,请陛下亲临,不论文武,都算是天子门生。凡是录取的生员,一律进入军中,从都头做起,文相公以为如何?”

如果跟不上跳跃的思维,肯定不明白王宁安说的什么意思,赵允让的账本和武举有什么关系?

可文彦博明白,王宁安这是替将门争取福利了。

事到如今,大宋的朝堂,还是文官把持,诸位相公当中,纯粹的军人只有一个狄青,至于王宁安,最多半文不武。

说到底,还是武夫的人才太少了,可用的不多。

而且又要驻守四方,任何一个国家,总是和平的时间,远多于战争,没有仗打,武夫就没有施展拳脚的空间。

王宁安盘算着,先把武举正规化,让文武并重,军官素质提上来,本事越来越大,日后在朝堂发言的机会也就多了。

咱不追求太多,至少枢密院要武人说了算吧!

文彦博心知肚明,可是他能拒绝吗?

当然不能,你要是不答应,王宁安就借着这事,怂恿赵祯,大开杀戒,把你文彦博的手下一扫而光!

老少两只狐狸,大眼瞪小眼,过了许久,文彦博一拍大腿,愤愤道:“就这么着!”

……

他们俩刚分开不久,赵祯就让人把他们叫到了宫里。

这时候曹佾和杨怀玉都赶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