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页

看着赵大叔信心满满的样子,王宁安只剩下一肚子腹诽,你也就是去了幽州一次,和耶律洪基打了一仗,基本上全程打酱油,除了鼓舞士气,别的本事也就没啥了。还没我出战的次数多呢,你看看,连我都不愿意去前线添乱,你大老远的跑过来干什么,这不是添乱吗!

当然了,这些话王宁安只敢在心里想想,可没有说出来。

“陛下,您此来可有什么事情?”

赵祯收起了笑容,神色变得严肃。

“朕深知不通军务,帮不上什么忙,可是在京城就是坐不住,非要过来瞧瞧。”赵祯叹道:“当年幽州之战,是箭在弦上,机会难得,稀里糊涂就打了一仗,所幸上天保佑,将士用命,王卿筹划得当……契丹也的确乱了,赢得很侥幸。这一次可不同,筹划了许久,调动了最精锐的人马,如果不能一战成功,朕实在是无颜面对天下。”

赵祯斜了一眼苏桂,大太监连忙道:“王相公或许不知道,你不在京城的时候,另一位王相公建议将青苗法推向全国,还上书,希望施行方田均税法,清丈田亩,重订赋税。”

王宁安听完,也是暗暗苦笑,不愧是拗相公,把他弄到政事堂,就不愁没有惊人之举。所谓方田均税法分成方田和均税两部分。

简言之就是先清丈田亩,然后按照土地等级,划分税额……和张居正搞得一条鞭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全都是动摇士绅命根子的东西,能不遭到反对吗!

眼下王宁安不在京城,王安石失去了最大的盟友,许多旧派的文人,疯狂攻击,天天上书……弄得赵祯也不得安宁。

“变法是朕力推的,大宋以往与士大夫共天下,结果呢,百年养士,士人负国颇多。朕欲与百姓共天下,方田均税,正是减轻百姓负担,充实国库的良法,朕绝不会退缩!”

赵祯旗帜鲜明,亮出了自己的态度。

“不过推动此法,阻力重重,非常困难。景平,你可有什么见解?”

王宁安一笑,“臣也没有什么好主意,无非就是打一场漂亮的大胜仗,开疆拓土,壮我军威,携着大胜之势,或许可以压制住反对的声音。”

赵祯笑着点头,皇帝的心思正是如此!

“景平,咱们君臣就在这里等着将士们的好消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