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页

很不幸,武科的通过率不足两成,只有区区126人!其中将门子弟,占了95人,剩下的31人,也是武学出身。

论起比例,武科来得要更加惊人!

这也没有办法,毕竟武学太专业了,根本不是能满天下推广的。

事后赵祯还反思了自己的错误。

当初一时兴起,就嚷嚷着满天下办武学,可试问能当武学教师的,整个大宋有多少?鸿儒哪都有,名将也就那么几个!

摊子铺得很大,投入不少,可是到头来,却培养不出几个合用的人才,有什么必要吗?

赵祯找来王宁安和狄青,仔细商量过,毅然废除了之前的命令。

赵祯决定,成立皇家武学院,并且亲自出任山长,太尉狄青提举日常教务。

皇家武学,在各地设立四处预科学堂。

以后凡是要参加武举考试,必须进入皇家武学院学习。

而且赵祯还规定了一条,以后所有恩荫入仕的武官,必须经过武学院培训,并且通过考核,才能正式领兵,不然,就只能领俸禄,没法上战场,更没法升迁加官。

毫不客气说,有关武学的改革,步子迈得非常大。

首先,不经过学院培养,就没法参加武举考试,换句话说,等于武学院垄断了武举。其次,将门的世袭权力也被打破了,你们可以世袭罔替,但是想上战场,想立大功,就必须有真本事,什么是真本事?就是武学院的考试!

武举的改革,等于同时动了将门和文官的奶酪,只是令人惊讶的是却没有多少反对声音,实在是令人玩味。

文官们一直瞧不起武将,这是他们改不了的毛病。

六艺学堂在会试的亮眼表现,让他们觉得对付六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