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页

“是没想到,还是有意隐瞒?想要驱虎吞狼,看我栽一个跟头?”王宁安饶有兴趣问道。

“可别胡说!”文彦博连忙摆手,“王大人,你不要把老夫想得那么坏!崔家我的确知道一些事情,但一鳞半爪,我也万万料不到,他们居然还有这么庞大的力量。”

文彦博生怕王宁安误会,弄得他里外不是人,连忙把知道的情况说了一遍。

从两汉以后,直到唐代,近千年的时间,一股庞大的力量主导着天下大势,那就是世家大族!

和后世所认为的大家族完全不同,汉唐时期的豪门大族,俨然就是一个个的小朝廷,自成一系,实力雄厚,连皇帝的账都不买!

大族的崛起要多亏了汉代的察举制度,这项制度是由地方长官推荐有才能,品行端正的人,经中枢考核录用。

最初的时候,的确选拔出一批德才兼备的人选。

可是渐渐的,察举制就沦为了一些大族的专利,人才全都出自大族,通常几个大姓,就垄断了朝廷的官职。

当然,这种情况出现也和教育资源把持在大家族手里有关,经过复杂的过程,等到唐代初年,就形成了七宗五姓的关陇门阀集团。

这帮人权势滔天,气焰不可一世,甚至看不起李唐皇室,由此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斗。

一代大帝李世民修氏族志,强行将李家排到了第一位,七宗五姓沦落到第三等,可这招并没有产生效果,豪门大族在民间的影响力更加庞大,根深蒂固。

直到李世民的儿媳妇武则天登基之后,才拿出了对付豪门的策略。

那就是科举!

扩大科举人数,提高进士科地位,引进寒门的力量,去平衡大族。

而此时又有一些客观条件帮忙。

比如造纸术成熟,比如雕版印刷广泛应用,还有盛唐经济繁荣,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知识传播,读书人增加,文化变得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