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页

王宁安觉得这还不够,他又和贸易钱庄接洽,以日后的羊毛出产作为抵押,借来了150万贯。

他准备在每一个田庄建立一座学堂,一座祖宗祠堂,规定所有百姓,每个月要抽出一天,去拜祭祖宗,聘请专门人员,讲述汉家历史,讲述契丹的暴虐罪行……

分到了田地,再进行反复的宣讲,要不了多久,这些穷苦的百姓就会成为最忠诚的战士,这一点王宁安丝毫不怀疑。

只是下一步幽州该怎么发展,王宁安需要好好规划一番。

他一贯认为,一个城市必须有自己的支柱产业,有了商品产出,物资交易,才能积累财富,聚集人气,渐渐成长为超级大都市。

幽州得天独厚,而且赵祯还有意迁都幽州。

王宁安越发觉得,产业规划要做好,要打好基础,把幽州变成北方的一颗明珠!

“你们有什么想法?”王宁安一边喝着稀粥,一边随口问道。

苏八娘放下了手里的包子,嬉笑道:“妇道人家哪里有什么看法,还是问问萧姑娘吧,她可是巾帼不让须眉,颇有男子气概!”

萧观音没有反驳,而是坦然接受,“多谢二夫人赏识,那小女子就妄言了,其实大人应该注意到了,幽州有一样东西很便宜。”

王宁安眉头一蹙,而后问道:“可是食盐?”

“嗯,奴家没记错,在后唐同光三年,就设立了芦台场,专门煮盐。这些年来,辽国吃的盐,有一半来自滦州等地。重元为了积累军饷,还大肆向南朝走私食盐,这件事想必大人应该清楚!”

王宁安心头一动,还真别说,萧观音给他提了醒。

眼下的滦州,大体位置和后世的天津相仿,不正是长芦盐场的位置吗!

要知道后世长芦盐场作为全国最大的盐场,供应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足足能满足三亿多人的需要。

也就是说,仅仅凭着长芦盐场,所有宋人的食盐都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