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页

要说大宋的年轻文人当中,王宁安是首屈一指。

这家伙虽然不把自己看成文人,但是辽国却一致认为他是最了不起的才子。

神书《三国演义》是王宁安写的,几十首堪称神品的词作也是他写的,还有好几段戏曲,包括西施,杨贵妃,缠绵悱恻的故事,也出自他的手。

据说当王宁安和杨曦成亲的消息传到辽国,好多辽国女子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大骂杨曦,说她不过是武夫之后,粗鄙不文,如何能配得上神一般的王二郎!

王二郎也是瞎了眼,居然选了个母老虎为妻,最可气的是他年纪轻轻又封笔了,不写词,不写话本,只是偶尔有些戏曲流出,看风格像是王宁安的,但是也用了化名。

第一才子歇菜了,大家只好选择其他的目标,包括被尊为通儒的王安石,还有平县知县曾巩,苏洵,司马光,这些人在辽国都有不少粉丝。

当然了,他们都显得老气,辽国的贵妇们急需更年轻,更有魅力的才子出现。

郑獬虽然被苏轼他们虐得没有孩子模样,但是一肚子学问也不是假的,加上长得潇洒,谈吐不凡,诗词唱和,样样具佳,深受辽国上下的欢迎。

每天宾客盈门,络绎不绝。

那种被万众瞩目的感觉,让郑獬找到了刚考上状元那会儿的奇妙感觉,真是太好了,他都乐不思蜀了,蛮夷的辽国,居然比大宋懂得欣赏才子,上哪说理去?

一想到这里,郑獬就越发怨恨六艺学堂,恨王宁安,恨苏轼,恨所有让他几乎身败名裂的人!

郑獬给辽主恭贺寿诞之后,找到了宴会的机会,故意装作喝醉,和辽国的君臣聊了起来。

“贵国看起来文治昌隆,不亚于大宋,然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值一提!”

张孝杰立刻怒斥道:“状元郎,你敢小觑大辽吗?不服咱们就比试一番!”

郑獬忙说道:“比试自然可以比试,只是我的话并非空穴来风。你们在一百年前,灭了渤海国,奈何,能灭其国,却不能灭其心。渤海遗民前赴后继,忠勇壮烈,实在是让人钦佩不已!”

听他提起渤海国,辽国的君臣仿佛听到了最好笑的笑话,一个个前仰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