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页

王宁安都无力吐槽了,更让他生气的是老爹被赶出了静塞军,成为了三千北上骑兵的统帅。

王良璟很高兴,王宁安却很悲愤。

“凭什么我们辛辛苦苦,结果让别人摘桃子?”

王良璟上去就给儿子一巴掌,“你不是挺聪明的吗?一万静塞铁骑,乃是朝廷的命根子,给你三千,还让你爹当统帅,铁骑不成了咱们家的,谁能放心?”

王宁安气咻咻的,“那也不能把大头儿都抢去了,就给咱们小头儿吧!”

“我看挺好,野狼谷马场还在,咱们还能养兵,而且只有真正见过血,才是强兵!外轻内重,强干弱枝,是大宋的国策。陛下给咱们三千人,已经是极限了,所幸剩下的五千人马是狄帅统辖,有这五千人,狄帅也就不会受欺负了,两全其美,挺好!”

王宁安惊得眼珠子快掉下来,这还是傻乎乎的老爹吗?

什么时候,连复杂的平衡局都看透了!

赵祯虽然转变了国策,却不能一边倒支持武将,这也就是王宁安没有选择彻底干掉富弼韩琦的原因,每一个君王,都是天生的平衡高手。

留着富弼韩琦等人,是制约武夫,把静塞军一分为二,让狄青和王家互相牵制,也是平衡。

只有这样,赵祯才能放心让狄青做枢密使,也才能放心让王家去恢复渤海国,图谋燕云十六州!

任何一方独大,都不是好事情。

当然了,赵祯也不好一味迁就,还是要拿出魄力,比如他就加韩琦参知政事,把他从三司使的位置上赶下去。

虽然参政比三司使要高一级,但是三司使独自掌财权,参政上面却有三位相公,实际权力大为缩水。

至于留下来的三司使位置,则是交给了包拯。

“陛下这么调整,也是有深意的,包拯和狄青,都算是你们一系的人马,如果包拯掌管开封府,狄青掌握军权,想要造反,就是一夕之间的事情,故此把包拯调到三司使的位置上,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