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页

“而且这些劳动力也要消费,他们又能催生其他的产业……比如城市的卫生、治安、消防……都需要很多的人手,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汴京越来越好!”

“陛下,相比别的城市,汴京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有几十万禁军,还有上万的官吏,朝廷的俸禄,每年至少有两千万贯以上,都发在了京城,几乎占了朝廷开支的三成……所以说,京城是全天下货币最充裕的地方。如果还停留在雇佣奴仆,伺候生活的自给自足观念里,这么多的货币,根本发挥不出效果,相反,很多人会把货币囤积起来,变成了死钱,加剧钱荒。”

“假如通过各种服务,把这些钱引导出来,投入市场,能够给几十万人提供生计,带动上百万人安居乐业,给朝廷增加千万贯的商税的收入。”

王宁安发誓,这一次他真的没有忽悠,汴京城就是这么恐怖!

第315章 无忧洞

王宁安和赵祯谈了很久,套用后世的说法,那就是君臣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汴京未来的美好蓝图,就在他们的规划之中浮现了……

王宁安的思路很简单,就是把一切都规模化,市场化……比如拿送餐员来说,他们需要标准的制服,带动了成衣业,需要推车,带动了木工,需要碗筷餐具,又带动了陶瓷。需求增加起来,生产规模就要扩大,人力不够用,就要发明机器,有了机器,工业革命就不可避免到来……

对于大宋来说,迈入工业社会,并非不可能,西方工业化的开端是珍妮机,一次能纺织8根线,而大宋呢,在南方就有能同时纺织32根线的水力织布机。

王宁安觉得,要改变大宋不难,关键是要把庞大的社会能量激发出来,不要怀疑老祖宗的勤劳和聪明。

当然,传统的士人集团,趴在土地上敲骨吸髓的士绅地主,是无法引领这项伟大变革。

或许老天爷都在帮自己,鬼使神差,把自己推动了皇家银行行长的位置,既然如此,那王大行长就要放大招了!

“陛下,臣以为推动京城的发展,还需要一项政策。”

赵祯笑道:“王卿,你只管说,朕能答应的一定答应。”

“臣谢过陛下。”王宁安道:“臣希望皇家银行能够制定基准利率。”

赵祯不解,“王卿,这一招有什么用?”

“陛下,臣有一些思考,正要启奏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