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页

“多吗?”

欧阳修好奇道。

“不算多,也不算少,会影响一些收成。”贾昌朝忧心道:“久旱必有蝗灾,自古皆然,老夫是怕蝗灾扩大,到时候不好收拾。”

贾昌朝还算坦白,自从把皇帝捧成了天子,董仲舒那厮又提出了天人感应,老天爷的变化就和皇帝紧密联系在一起。

尤其是蝗灾,常常突然来袭,一夜之间,就能将庄稼啃食一空,百姓无不痛恨恐惧。

于是很多人就把蝗灾视为老天降罪,惩罚人间,换句话说,就是他的儿子做的不好。

如果出现蝗灾的时机特殊,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比如刚刚通过玄武门之变抢了皇位的李二,第二年京城就出现了大规模蝗灾。有人就趁机大做文章,弄得李二非常尴尬。

好在他也是个狠人,在游御花园的时候,竟然抓起了一只蝗虫,对着说道:“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说完,李二当即吞了一只蝗虫。

如此卖力表演,自然百姓感动,群臣叹服,化解了一场危机。

发展到了大宋,人们已经变得聪明多了,老天示警,皇帝不能有错,往往就是宰相罢官顶雷。

许多言官早就看不惯贾昌朝,如果真的冒出来大规模蝗灾,没准贾相公的乌纱帽就不保了,难怪他忧心忡忡。

欧阳修深深吸口气,“贾相公,只怕是已经晚了,蝗灾发生了,而且还不小!”

“啊?醉翁怎么知道的?”

欧阳修就把家书交给了贾昌朝,简单说了下经过。贾昌朝立刻警觉,连忙让人去查,当天就得到了消息,京城周围出现的蝗虫,并非当地的,是从南边飞来的。而且京城发生蝗灾多在七八月份,眼下才是六月,还差了一个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