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页

甚至有人拿夏竦比诸葛亮,而郑骧就是丢失街亭的马谡……

一个十死无生的局,愣是让夏竦给破了,虽然他付出了生命,可是除了生命之外,什么都得到了。

一世英名保全了,回河的主张维持了,罪责甩出去了,不听话的郑骧身败名裂了,政敌没法攻击了……就连哀荣,夏竦也拿到了。

赵祯听说夏竦死后,辍朝三日,以示哀悼追念。

亲自下旨,追赠夏竦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谥号“文庄”,在家乡建立祠堂,祭祀夏竦。而且他的几个儿子也得到了恩荫,都成了朝廷的官员,享受丰厚的俸禄,过舒坦的日子。

消息传到了沧州,王宁安都傻眼了,他除了感叹夏竦狠辣果决,连自己都不放过之外,就是对赵家的皇帝无语了,士大夫就那么重要吗?重要到连是非都没有了?

第139章 朝堂新局

夏竦死了,他的儿子得到了恩荫,就连他的侄子都当了官!

王宁安简直气疯了,稍微动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夏竦在回河的问题上遭了多大的孽!一条六塔河,光是经费就花了300万贯,如果再算上打着赈灾借口,动用的粮食,物资,民夫,还有被大水冲走的漕粮,砖瓦,木料,种种加起来,足有1200万贯,顶得上大宋岁入的十分之一!

这还不是要命的,因为错误回河,耽搁了一年多的时间,折腾的河北民力凋敝,如果辽国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王宁安总算是领教了,什么是错误的政策比贪腐还可怕。

事实清清楚楚,而罪魁祸首夏竦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相反仅仅因为死的恰到好处,就成了英雄,就被所有人膜拜,还要继续重复他的错误,还有没有天理!

“醉翁,这就是优待士人吗?夏竦从头到尾,彻里彻外,还有半分值得尊敬的地方吗?祭祀他什么,是祸国殃民,还是阴谋诡计?让夏家人继续逍遥,对得起死去的百姓吗?”

王宁安终于在欧阳修面前爆发了,他一摔门,留下了目瞪口呆的老夫子,直接离开了六艺学堂,必须冷静一下,否则他看到那些大头巾,都有冲上去暴揍一顿的冲动,欧阳修不例外,就算晏殊也是如此!

醉翁捂着额头,满脸苦笑,“说得好,骂得也好!真是该骂!可天下终究是士人的天下,老夫也是士人之一,又能如何?”

欧阳修醉了,瑶池琼浆已经没有了,他足足喝了三坛子山民酿的果酒,酸酸涩涩,难以下咽,正和他的心情一模一样,这已经不是欧阳修第一次失望了,只是这一次来得太过强烈,让他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