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页

这位说着就要下车,讨匹马骑,苏八娘实在是看不下去,揪着苏轼的耳朵。

“你给我老实点,别给咱爹惹祸了!”

苏轼不敢违抗姐姐,只好耐着性子,赶到了六艺学堂。距离山门很远,就看到了“为大宋之崛起而读书”的校训,一行大字,遒劲雄浑,苏轼年纪不大,可书法已经很有造诣,盯着每个字,竟然入迷了。

就在这时候,陆陆续续,也有不少新生赶到,有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带着十几岁的弟弟,看着六艺学堂的气象,不停点头。

“三弟,我可真想年轻十岁,好和你一起在学堂求学读书啊!”

少年呵呵一笑,“大哥,你要是年轻十岁,小弟还没断奶呢!”

他这话一出,引来青年一阵大笑,这两位正是曾巩和曾布兄弟。

在另一面,王安国背着手走来,他身后寸步不离,跟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小家伙很瘦很矮,唯独一双大眼睛,神采十足,他紧闭着薄嘴唇,也不多话,只是不停观察着,一看就是个聪明的孩子。

“大侄子,你看这六艺学堂如何?”

小家伙眨眨眼,道:“比爹爹的学堂大了些,只是学堂之人,怕是未必比得上父亲。”

王安国心中暗笑,自己这个侄子,还真是崇拜他爹啊!只是眼下大哥名声不显,相比起醉翁等人,差得还挺远。

有自信是好事,可自负却未必妥当。

让王雱过来,见识一下天下的英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是好事情。

王安国不断盘算着。

这时候山门外面已经凑了二三十名学生,韩宗武陪着最后几个学子赶来,大家都在焦急等待。

没有多少时间,欧阳修带着几位博士出来,王宁安也混在其中。老醉翁见到这么多少年英才,老怀大慰,抓着胡须,放声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