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看老爹的焦急样儿,王宁安哭笑不得。

“咱们才有200匹小马驹,离着目标远着呢!”王宁安见老爹有些失落,连忙又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有了方向就好办,今年我会想想办法,从辽国弄来更多北地马,加快繁殖的速度,几年的功夫,咱们的骑兵和车队都会相当惊人的。”

王良璟这才心花怒放,一家人继续往下谈,还真别说,一项一项算下来,可以藏兵的地方真不少!

就拿烈酒走私来说,过去的一年,已经建立起五条渠道,卖出烈酒三万坛,辽国人也不是傻瓜,卖多了价钱自然下来。

最初一坛酒能赚80贯,眼下只能赚10贯,可架不住数量多,一共30万贯,成本还不到一万贯,扣除打通关节的花费,也有25万贯入账。

又把韩家拉过来,以他们的实力,走私规模至少要扩大十倍!

酿酒要酒坊,建酒坊要用砖瓦木料,装酒要用酒坛子,砖窑、木料场、瓷窑……不用王宁安说,利益驱使,自然就有人着手建设。

接下来要扩充运输队,生产马车的作坊,马鞭、鞍子,绳套,都是生意。

还有六艺学堂建起来,初期就招了几百人,以后师生越来越多,顺便聚集的文人也多起来,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笔墨纸砚……大宋的读书人,穷的还真不多,毫不夸张说,沧州目前是遍地机会,到处都能捞到钱!

完全可以把手下的准士兵混在工匠中间,平时和普通工人一样,到了关键时刻,武装起来,就能打仗。

还有一大项,就是各地的民兵庄客,随着上百万亩地种植高粱,还有遍地的灾民,在各个村子组建弓箭社,训练青壮,作为民兵,巡逻村庄,朝廷只会鼓励,不会反对。

挑选几个能干的部曲,给他们一点钱,撒出去一把种子,到时候各个村子都是王家的人,一呼百应,好不快哉!

不知不觉间,王宁安已经勾勒出一幅巨大的蓝图,足以把整个沧州,甚至河北都囊括在手里。

王良璟和白氏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如此处心积虑,儿子不会想造反吧?

“我才没那么无聊,大宋立国百年,民心归附,岂是轻易能推翻的?”王宁安嘴角上翘,“不过,真要是有那么一天,我也不会排斥!顺天应人吧!”

王宁安淡淡说道,迎接他的是老爹和老娘的一顿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