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页

就在于经理得意的幻想自己的业绩突飞猛进的时候,老周的一个电话,把他彻底的打入深渊。

在我的示意下,老周用一种很委婉的语气告诉于经理:他们不能和于经理签订这个远期合同。

至于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工厂在计算成本时候失误,报价报的太低了,结果生产完后发现自己原来亏损了很多。”然后老周再用一种慷慨的语气继续告诉于经理“尽管我们发现自己的报价会造成我们的亏损,但是为了表示我们的商业道德,我们仍然坚持把第一批货物生产了出来,并且按时交货——但是,第二笔订单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再接了,再接就亏大了。”

一番话就把于经理吊在了半空。

我完全可以想象到当时于经理的那种神情。

他已经和fs公司签订了采购合同了,并且是按照我们提供的价格签订的,而这么低的价格的货物也只有我们的工厂能提供。现在我们忽然表示不做了,等于立刻把于经理逼上了绝路。

摆在他眼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条路就是重新找一家生产工厂,但是别的工厂肯定不可能给他和我们一样的那种低价,于经理只能用高价购买,拼着公司赔钱,也要把生意做下去。但是他的公司不会允许他在这么一笔大金额的生意中亏损,而且由于第一批货物是我们的工厂提供的,产品的质量已经被fs所肯定,这时候忽然换一家工厂生产,产品的质量未必能让客户满意,要知道,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挑剔,对于已经肯定质量的货物,忽然换了一种品质,必然会让客户不满。

既然第一条路不同,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取消和fs公司的合同了。这样做,于经理不但失去了这个诱人的大订单,同时必然得罪了fs客户,德国人遵守合同的观念很强,如果你违约,那么今后他们就永远不会再和你做生意了。

于经理在绝望之下,气得大骂老周,威胁说他会在外贸公司的行业里面把老周这么欺骗他的事情广而告之,让今后别的外贸公司不敢和老周再做生意。

老周微微一笑,对他说:“这个就不用您操心了,我们已经有一个长期的出口渠道了,我们的厂长本人就拥有一家外贸公司,今后我们工厂的产品,也没有准备卖给别的外贸公司了。”

于经理气的问:“你们厂长是谁?我要和他好好谈谈!!”

“这样吧,我让我们的厂长给你打电话过去。”

老周把事情和我说了之后,我哈哈一笑,然后点上一支香烟,打了个电话给于经理。

“于经理,你好啊。”

“你是……你是陈阳?你找我什么事情?”他的口气相当的不耐烦,当然,对于他的这种情绪,我非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