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页

“今日清晨又听步练师、任红袖两位姐姐说,是德妃姐姐恳请她们给臣妾投的选票,这更让臣妾惭愧的汗颜无地。若非德妃姐姐主动禅让,以及陛下为臣妾呼吁,臣妾岂敢望姐姐项背?如今因为陛下要立臣妾为后,已经惹得荀丞相告假,魏御史被贬,若是陛下再坚持立臣妾为后,置先前与群臣的约定于不顾,则臣妾之罪不可饶恕,故此请陛下收回成命,改立德妃姐姐为后!”

刘辩鼻子微微抽搐,冷冷的扫了群臣一眼:“难道朕连立谁为皇后的权力都没有么?朕今日就要立甄氏为后,你们是不是都要辞官还乡?”

大殿上鸦雀无声,众人俱都低着头默不作声。

关键时刻,还是右丞相刘伯温站了出来,手捧笏板道:“启奏陛下,臣有一个法子,可以两全其美。既能让陛下顺天应命,也不必言而无信!”

第一千二百一章 引火烧身

“刘卿有何两全之策,说来听听?”刘辩轻抚寸髯,沉声问道。

刘基怀抱笏板,肃声答道:“陛下可还记得薛镇北平妻之事?这还是陛下提出来的建议,完美的解决了万年公主与薛仁贵原配柳氏的地位问题。陛下可以效仿此事,设立东、西两宫皇后,如此既可以顺天应命,又不会失信于天下人!”

“臣附议,此乃两全之策!”司空孔融急忙站出来支持刘伯温的建议。

刑部尚书狄仁杰、医部尚书步骘、学部署理尚书顾雍、金陵府府尹包拯等一大帮文官也站出来附议:“臣等附议,丞相之计乃是两全之策,请陛下设立两宫皇后,一来可顺天应命,二来又不会言而无信,实乃万全之策也!”

只有何珅站出来唱反调:“我反对,立后之事乃是陛下家事,岂容臣子们指手画脚?陛下为了立后,已经允许你们投票,是武德妃输给了甄娘娘,你们现在又来逼宫,岂是为臣之道?”

刘伯温扭头瞪了何珅一眼:“皇帝之事,一举一动关乎社稷天下,太子乃是国之储君,皇后乃是一国之母,何来家事私事之说?忠臣者当直言力谏,秉公无私,不以个人荣华而改初衷;更不应该揣测圣意,不问是非而阿谀,否则便是谗言惑主,国之奸臣!”

何珅吓了一跳:“刘……丞相,你、你这样说……就不好了!”

“我忍你很久了!”刘伯温大声训斥,“这一年之内,弹劾你挪用公款的书信不下数十封,都被我与荀文若暂时压下,命督察司暗中查访。你非但不思悔改,还一门心思琢磨圣意,谗言惑主,实乃大大的奸臣!”

刘伯温说着对刘辩长揖到地:“请陛下降旨,将何珅革去工部尚书之职,交由大理寺问罪!”

听了刘伯温的弹劾,刑部尚书狄仁杰、金陵府府尹包拯、大理寺寺卿等人也站出来弹劾:“臣等亦是曾经收到过弹劾何珅的书信,说他征用民夫的时候,按人头收税,如果缴纳一定数额的钱币,则可以免去徭役。而且何珅在修路的时候,曾经向途径的乡绅索要钱粮,请陛下严查!”

这一刻刘辩算是彻底理解乾隆重用何珅的原因了,做皇帝没那么轻松,清官固然正直无私,但绝不会像馋臣那样惟命是从,阿谀奉承,如果他们认为皇帝做得不对,就会直言力谏,甚至像魏徵、荀彧这样纵然被罢官亦是无所畏惧。这就是所谓的忠言逆耳,良药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