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页

“记得《宋史》中记载,说赵匡胤容貌雄壮,身材伟岸,气度不凡,一看就是非常之人,这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嘛!看来史书也不能尽信,他们宋朝史官撰写的史书,自然要竭尽所能的美化开国皇帝。”

刘辩在心里暗自吐槽了一句,一脸威严的召唤赵匡胤起身,与对待韩世忠的和颜悦色截然不同,“赵安,平身吧!”

对付什么样的人就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对韩世忠这样耿直倔强的武人就要让他感受到器重于尊敬,对付赵匡胤这样有野心的人才就要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强大与威严,让他心中的野望永远埋藏在心里。

赵匡胤用最快的速度瞟了天子一眼,立即低下头去,谨慎的道:“小人一介文吏,不知陛下突然召唤有何吩咐?心中诚惶诚恐,战战兢兢,还望陛下明示!”

刘辩微微颔首:“有人向朕举荐你,说你文武双全,至于何人你也不必询问。方今正是本朝用人之际,所以朕决定破格擢升你随军参赞,授予你校尉之职,想来你没有意见吧?”

“赵安谢主隆恩!”

赵匡胤虽然面露喜悦之色,但却让刘辩感到有些牵强,与韩世忠那种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大为不同。而且系统也没收到赵匡胤的愉悦值,显然一个小小的校尉并没有打动他。

“御将之道,譬如养鹰。饥则依人,饱则飏去!”

在刘辩的心里,对待赵匡胤这样的野心家,就应当采取对待武将的态度,要循序渐进的慢慢来,不能一下子喂得太饱,那样反而会滋长了他心底的野望。

“不知匡胤祖籍何处?家中可还有亲眷?”

赵匡胤谨慎的站在銮台之下,拱手回复道:“回陛下的话,小人祖籍涿郡,家中除了父母与妻妾之外,尚有兄弟一人,名唤赵炅,字光义,目前正在老家经商。”

刘辩心中一愕:“不仅是赵九重来了,竟然也把他这个同样野心勃勃,而且手段更加阴险的兄弟带来了,真是有趣!”

“方今朝廷正是用人之时,你可以给令弟修书一封,让他到江东来为朝廷效力。若能建立功勋,寡人必然不吝封赏。”刘辩目光如炬,不露声色的发出了邀请。

“臣谨遵陛下吩咐!”赵匡胤小心翼翼的作揖领诺。

一切安排妥当,刘辩终于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扬帆入海了。

何太后率领着刘辩的整个后宫团一直送到乾阳宫门口,再次有了身孕的唐姬怀抱着七个月的刘齐,冯蘅抱着刚刚满月的刘恪,而生产在即的穆桂英也是挺着大肚子前来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