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页

也正因为如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的王朝统治,纷纷在战争当中烟消云散了。

如果说这些王朝灭亡是因为战败,虽然有道理,但是还没有道出真正的实质。

为什么俄国和奥国在过去历史上也经常打败仗,但是不至于灭亡整个皇朝,而一战却让它们最终灭亡了呢?

因为在过去,即使在战争中失败,军队仍旧掌握在贵族手中,仍旧能够拿去镇压起义的民众(日俄战争后的俄国正是如此),而全面战争却使得军官的主体从贵族变成了平民——也就是说,这些王朝灭亡,不仅是因为战败,而且还因为军队实际上已经不在贵族手中,无法充当镇压国内革命的工具了。

于是,情况倒也十分明显了,对一个帝国来说,全面战争就意味着军队——阶级统治的最有力的工具——从上层阶级旁落到平民手中,如果打赢了,那么还有希望用战争红利来舒缓国内压力,然后通过主导战后的军队复原工作,重新让贵族在军官当中占据主导地位;如果打败了,那么帝国和它的贵族统治就注定要在平民起义当中灰飞烟灭,根本无法使用武力镇压。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旦开始全面扩军打总体战,帝国就只有战胜和灭亡两条路可走了。

所以说,贵族中有远见的人,考虑全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强力扩大军队规模这个问题时会像德·罗特列克一样考虑才是正常的——倒不如说夏尔本人的想法有些异常。

对于他们来说,宁可割地赔款给普鲁士然后血洗巴黎镇压巴黎公社,也不愿意让平民得势。

直到第三共和国时代,在挫败了陆军的复辟阴谋之后,共和派才得以能够改造军队,然后通过二年制普遍兵役制和不断扩大平民军官数量等办法,最终将法国陆军变成了所谓的“国民的军队”,充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全面战争——以不到4000万人口保持80万常备军,并且在战争当中动员了800万人。

那么问题来了,对我来说,是“民族的军队”更好,还是“国民的军队”更好呢?

夏尔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现在继续说服工作显然没有意义,所以夏尔转移开了话题,开始了真正的闲聊。

已经是下午时分了,日影越来越长,金色的夕阳透窗而入,将整个房子都染上了一层虚幻的色彩。两个人的午茶也到了尾声。

“嗯,这是一次十分愉快的闲谈。”罗特列克子爵站了起来。

“那么,再见,德·特雷维尔先生。”

“再见。”夏尔点了点头。